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商会史研究的深入发展,同业公会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并呈现出研究的繁荣景象。作为其中重要的同业公会组织,银行公会研究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令人侧目。但检视其发展成果,不难看出以往学界多把视角集中于上海一隅,多层次全方位探讨上海银行公会的组织活动及与上海经济社会的关系,而甚少关注汉口等其他城市银行公会的发展情况。地域不同,同业组织间所呈现的面貌各异,组织结构和行业属性的地方特色亦更为明显。本文以汉口银行公会(1920——1938)为研究对象,先后论述了汉口银行公会的产生、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汉口银行公会与汉口商会、汉口钱业的互动关系,汉口银行公会与银行业的发展、对地方社会的作用等。试图呈现出在复杂多态的汉口金融环境中,汉口银行公会如何利用行业组织平台维护自身利益,如何促进金融业发展壮大等自身问题,揭示出近代汉口地方政治、经济、金融环境对于汉口银行公会的组织架构、职能设置、发展兴衰的深刻影响,继而透视出汉口金融生态环境与汉口银行公会制度运作方面的复杂互动关系。本文认为,汉口银行公会的兴起是近代行业市场发展与政府力量合力促成的结果。在汉口银行业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如何寻求一种银行间的服务平台,保障各银行利益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而政府为了便利管理行业市场,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促使这种同业间联合法律化。汉口银行公会诞生之后,受制于总分行体系的特殊结构和现实环境,其领导体系与运行机制几经波折,在30年代中期才逐步定型。汉口银行公会与汉口商会的关系经历了由依赖到排距再到合作的过程,30年代《商会法》的颁布并没有改变两者的实际合作关系;汉口银行公会与汉口钱业公会既竞争又合作,随着彼此实力的此消彼长,汉口银行公会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汉口银行公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自我发展和完善机制,更有赖于内外有序的网络结构。汉口银行公会积极创办《银行杂志》,引介与传播银行业理论知识,开办汉口银行公会夜校,培养银行业专门人才,并跨出封闭的世界,积极参与金融业活动,开阔了眼见,促进了银行业的发展。同时汉口银行公会还在地方社会中积极发挥作用,如驱逐劣币、支持币制改革、规范地方金融秩序,保障地方金融业良性发展,后又承购公债、投资市政建设、参与社会救济,促进地方的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