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的虚拟现实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elf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网络文学已经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进入到中国当代文学的研究中。从最初的被质疑否定到逐渐被大众和学界接受,网络文学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积极引导扶持的文学样态,成为中国网络文艺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网络文学现实主义书写发展迅猛,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数量增多,夏烈将2018年称作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写作转向年”,但这些作品中存在一些披着“现实主义”外皮的炮制文本。21世纪20年代,网络文学在向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精神迈进的路上,要怎样既保有虚拟网络空间的自由平等、交互沉浸,同时又与时代发展同步,表达出现实的文明与精神,这需要每一位网络文学研究者仔细思考。本文就是基于这一网络文学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提出网络文学的“虚拟现实问题”以期促进网络文学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融通,为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发展提供新思路。全文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对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研究现状、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研究状况进行文献分析,中国网络文学进入了向现实主义转向的关键期。分析网络文学现实主义创作的实际情况、学界对于网络文学现实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网络文学虚拟现实的发展方向。最后对论文的研究背景与方法、选题意义进行论述。第一章讨论网络文学虚拟现实的内涵。对“虚拟现实”的概念从技术与艺术的角度进行追踪溯源地详细分析,然后结合网络文学与现实主义的内涵,对网络文学的虚拟现实概念进行界定。从虚拟性与现实性两方面探究虚拟现实在网络文学中的的具体表现,虚拟性主要表现在虚拟的媒介、创作与审美,现实性则体现在新的网络现实环境、媒介化的现实与主观的现实中。第二章分析网络文学虚拟现实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虚拟的现实性”,网络文学的虚拟现实让作者通过作品,展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虚拟生存的另一面,如网游小说、穿越重生架空作品和直播网文中的新生活。第二个特征是“现实的虚拟性”,互联网将物质现实世界与虚拟网络空间、网络文本世界交织在一起,三个世界互相渗透。读者通过“代入感”进入到情感沉浸状态,在网络文学阅读中获得“爽”感体验,同时进行作品的分享和创作。第三个特征是“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网络文学中有相同兴趣爱好的群体在虚拟空间中逐渐聚拢,在交互分享中形成有共同趣味的虚拟社群。第三章探讨网络文学虚拟现实问题的价值意义。虚拟现实推动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创新创作,丰富了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为网络文学批评体系提供新想法,丰富了中国网络文学的人文内涵。结语部分,回顾本文的研究思路,总结网络文学虚拟现实的创新突破与不足之处。提出网络文学现实主义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探索新的研究路径。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信息文化多元融合,艺术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人们的审美意识形态也变得更加多元,艺术之间不再是互相独立的存在,而是不断借鉴,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现代中国画在变革发展中,也是在积极地向其他绘画艺术学习与借鉴,以丰富其表现手法和艺术形式。“撞水撞色”就是一种有新意的表现手法,它不仅汲取了传统中国画技法形式中适合自身发展的精华,也对东西方其它民族的绘画艺术进行了借鉴与融合,使得现代中国画中“撞水撞色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中国画创作的理论导向,对山水画表现形式的研究,探索艺术与生活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对此理论的理解,学习中外优秀作品,并结合我在家乡陇南的生活经历与写生创作,将我对陇南的情感与工笔山水画创新观念融入艺术创作,从中探索新时代山水画的创作形式,并完成《陇南意象》的创作。论文分为四部分,首先阐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对古今画家包括我创作的影响,其次论述家乡陇南钟灵毓秀
在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具有个性、多元、激趣特点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思维品质,以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笔者针对新高考模式下,如何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做如下探究。一、引领学生思考,激发完成兴趣教学模式的改变是基于高考模式改变而产生的。这对教师的高中数学作业布置来说也意味着一场教学革新。高中数学知识量丰富,数学语言抽象化程度也发生很多
期刊
当今文化与科技共同促进、相互交叉。数字技术的发展,影响传统信息的展示与受众认知方式,大众文化和传统文化的传播顺应时代,数字化展示已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洛神赋图》是画家顾恺之,依据诗赋《洛神赋》所创作的长卷绘画,现仅有摹本存世。针对《洛神赋图》这一珍贵美术遗产,传统展示方式存在局限性,当下,传统馆藏展示不足以让受众对文化有着充分的认知与知识点的便捷获取。希望通过研究传统绘画
《边疆服务》是由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部创办的边事刊物,本文旨在考察刊物的创办背景、发行过程、主要内容、作者群体以及边疆研究特点。边疆服务运动是中华基督教会在抗战大后方的宣教事工,《边疆服务》则是边疆服务运动的文字事工,该刊于1943年4月在成都创刊,发行了8年,共29期,至1950年5月停刊。刊物创办之初就以服务边疆为目的,主要刊载西南地区边民教育、边胞医疗、边疆人文、边地农业、边部工作、
随着高光谱遥感成像技术的日趋成熟,高光谱图像凭借大量可用的光谱信息而引起遥感应用的广泛关注.特别是高光谱图像高于传统遥感图像的分类和识别能力,在地物分类,目标检测,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高光谱图像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不可避免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由此产生的噪声严重影响了图像质量,这也给高光谱图像的精细化应用带来了困难.因此,作为重要的预处理步骤,高光谱图像去噪的研究至关重要,去噪性能将影响
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是当今世界文坛不可忽视的重要作家。库切的小说体现了他对种族主义与殖民主义、内部殖民主义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隐含了他对南非特定历史情境下种族主义对人性戕害的忧思。本文拟探讨库切对种族主义不同表现形态的书写及对种族主义危害的反思。论文主体部分共三章,以库切作品中所展现的南非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及其相应的种族主义形态为线索,对文本中的种族主义观念和行为进行分析。第一章以库切早期作品《幽
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阶段,社会矛盾也日渐加大,在此背景下,侵犯财产犯罪日益频发,犯罪类型呈现出多样化。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犯罪形式,最常见但也较容易产生争议的就是盗窃罪、诈骗罪和抢夺罪这三者的区分问题。如果根据这三种犯罪各自的构成要件进行分析,就能非常清晰地将三者区分开来。然而,实务操作并非纸上谈兵,无论是基层办案人员自身认知水平存在的局限性,还是犯罪分子作案手段的多样化,都会造成司法实践过程中的
建筑垃圾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我国每年在建筑活动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大约有4000万吨,对这些大量的建筑垃圾进行规范管理和高效回收利用是各地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立法则是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途径。201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修订后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因此地方立法机关开始探索建筑垃圾管理的法治化道路。但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与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因此需要地
质量是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集中反映,保障并提升学位论文质量已成为当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课题。本研究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主要采用量化分析法、文本分析法和访谈法,对教育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现状、主要问题和形成原因展开研究,并提出改进教育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对策建议。首先,基于对2014-2017年教育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抽查评估结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