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入结合,不仅使课堂教学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还对教与学有着革命性影响。传统的师生互动在一定程度上无法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因此,智慧教室引进以来,便带有改进传统教室中课堂教学的“光环”。它为改善传统课堂师生互动中“教师一言堂,互动形式单一、深度不够”等现实问题提供了契机。不过与传统教室环境相比,智慧教室环境下的课堂互动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当前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的特征是什么?如何设计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的评价维度及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程度是怎样的?应该选择什么工具进行评价?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小学课堂,根据国内外已有文献的整理与分析,阐述了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的内涵与特征,进一步提出理论主张,并构建了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最终的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及权重,最后通过对课堂教学实例的应用,更加明确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的现状,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针对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系列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优化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效果。具体而言,本研究包括以下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该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背景、文献综述、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方法这四方面。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关于智慧教室和师生互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查找与梳理、归纳与分析,为后续的研究理清脉络、奠定基础,进一步明确本文的研究价值与内容。第二部分为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的内涵与特征。该部分对智慧教室环境和师生互动行为的内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及阐述了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具有信息技术与数据分析支持、人际互动与人技交互同行、主动建构与平等对话并存、课前预设与动态生成结合的特征。第三部分为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的理论主张。本研究以互动理论、活动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等为理论基础,根据已有的研究与思考提出了关注互动环境的基础、强调互动行为的表征、突出互动主体的参与、注重互动结果的表现的理论观点。第四部分为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原则,初步建构出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评价维度、两级评价指标及指标描述。通过向专家意见征集小组进行咨询,进一步对评价指标体系(初稿)进行修订和优化,最终建构出由9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构成的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第五部分为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本研究根据建立的层次模型,设计出《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专家意见征集问卷(权重)》发放给专家,以此来构造比较判断矩阵。根据回收的专家咨询问卷,通过Yaahp软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的独立权重,最终确定了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第六部分为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最终权重结果,得到“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量表”,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的应用来验证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针对当前智慧教室环境下师生互动行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讨论,并提出了建议。第七部分为总结与展望。对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研究进行总结,明确本研究的具体贡献。同时,总结本研究不足之处并展望未来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课堂师生互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建构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