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政府诉微软公司一案,是20世纪美国最大的反垄断诉讼,举世瞩目。尽管微软最终免遭拆分,但由该案牵出的搭售行为的法律规制问题仍然值得思考和探索。搭售行为是指经营者在销售一种商品时,以购买者购买另一种商品为条件。一些具有市场支配力的经营者通过实施搭售行为达到其特定的目的,排除了竞争对手,破坏了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因此,各国的反垄断法均对搭售行为进行了规制,如何对搭售行为进行合理的法律规制便是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现实生活中,搭售行为的表现形式可谓复杂多样,鉴于我国的《反垄断法》的刚刚出台,诸多与搭售有关的法律规定并不明确完善,研究和分析搭售行为的法律规制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美国微软搭售案为切入点透析了搭售行为的一些基础性法律问题,就搭售行为的法律规制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完善对策。本文共约20000余字,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微软搭售案的案由、案情和双方的分歧,指出了双方所争议的焦点在于因特网浏览器软件与操作系统是否是两个独立的产品以及微软的搭售行为是否限制了竞争排挤了竞争对手。第二部分:结合微软搭售案,对搭售的一般原理进行了阐释,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搭售释义及类型介绍;二是搭售行为的构成要件分析;三是搭售目的剖析。第三部分:通过分析搭售行为对竞争的不利影响和立法规制搭售的重大现实意义,论证了搭售行为反垄断法规制的必要性。第四部分:研究比较了国内外对搭售行为的法律规制的立法现状,以期对完善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搭售行为具有借鉴意义。第五部分:在反思比较国内外法律规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反垄断法规制的搭售行为进行了思考,指出了我国反垄断法规制搭售行为的立法缺失并就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