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全茯苓的质量控制体系;筛选金寨优质茯苓菌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对茯苓菌种进行分离制备,将实验室分得的茯苓菌种在金寨进行大田生产,从而优选高产优质的茯苓菌种;通过对茯苓市售饮片的质量分析以及对金寨茯苓产业化生产工艺的考察,找出影响其质量的主要因素,优选茯苓产地加工生产工艺技术参数,为茯苓饮片的产业化生产提供稳定可行、参数可控的生产工艺。建立茯苓产地趁鲜切制产业化生产关键技术操作规程(SOP)。通过建立茯苓产地加工与炮制一体化的产业化生产模式,确保茯苓饮片的质量稳定可控。方法:1.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葡萄糖为对照,测定茯苓中茯苓多糖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茯苓酸为对照,测定茯苓中茯苓总三萜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茯苓中茯苓酸的含量。2.通过优选金寨鲜茯苓菌核对其进行组织分离,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茯苓菌种的栽培种,通过大田生产优选高产优质的茯苓菌种。3.通过对市售茯苓质量进行分析,对茯苓产地的加工环节,如发汗时间、硫熏、切制等进行系统的质量跟踪分析,寻找影响茯苓饮片质量的因素。4.以茯苓多糖、茯苓总三萜、茯苓酸为质量控制指标,结合茯苓饮片的外观性状,系统考察茯苓产地加工工艺,考察茯苓饮片发汗时间、饮片厚度、饮片规格、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与干燥方法等影响因素,并通过中试生产初步建立茯苓饮片产地加工的关键技术操作规程(SOP)。结果:1.建立了以茯苓多糖、茯苓总三萜、茯苓酸为指标,综合控制茯苓饮片质量的方法,制定了茯苓多糖含量不低于70.0%,茯苓总三萜含量不低于0.20%,茯苓酸含量不低于0.05%为茯苓的质量指标,该方法精确稳定,能有效控制茯苓的质量。2.通过连续3年对茯苓鲜菌核进行组织分离,制备茯苓菌种,在实验室条件下已经掌握了茯苓菌种的制备过程,且在外观条件下可以通过“茯苓菌种的质量标准”对茯苓菌种的质量进行初步分析。但是在茯苓菌种的大田生产实验过程中实验室菌种的结苓情况尚不满意。3.通过对市售茯苓质量进行分析,对茯苓产地的加工环节进行系统的质量跟踪分析,初步建立了茯苓产业化生产工艺,其中茯苓丁的产业化工艺为:取鲜茯苓个,放置阴凉处,待发汗后去皮,置于茯苓丁切制机上切制,切制机设置成厚度在8mm左右、宽度8mm左右,直接切制成茯苓丁,再放置于烘房中60℃烘干,取出,放凉,包装。此加工工艺加工的茯苓丁质量较好。结论:本论文采用的茯苓控制方法精确稳定,能有效控制茯苓质量;茯苓菌种的制备分离规程已建立,但是高产优质的茯苓菌种的制备需要进一步研究;茯苓的产地加工方法科学、合理,初步实现了茯苓丁产地加工工艺规范化、产业化,质量稳定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