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保护研究

来源 :浙江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约翰逊教授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刚开始的人工智能主要指的是计算机程序,也被称为弱人工智能,只会进行一些简单的运算。但是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辅助人类进行作品的创作慢慢发展成为现在的可以独立进行生成相应的“作品”。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像绘画、文字内容、音乐等都有涉及。人工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现有的法律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难题:人工智能生成物在法律上怎么进行定性?能否将其认定为是著作权法上所规定的作品?是否要对其进行保护?现有条件下对于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保护的困境是什么?权利应当归属谁以及如何建立具体的保护制度。这些问题给我国传统的著作权法体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因为我国的著作权法体系上所保护的作品都是由人类完成的,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规定还处于空白,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快速发展使得著作权法要及时做出改变。本文将从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法律属性,保护模式,权利归属等角度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进行研究。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人工智能生成物法律属性认定。这部分是研究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基础,而著作权法上对作品法律属性认定的构成要件是可复制性和独创性。学界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复制性与独创性进行研究讨论,形成了支持人工智能是作品的观点和反对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作品的观点。在对这些观点进行分析之后,并且结合著作权法的要求,本文得出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作品的观点。这一部分还将从保护促进人工智能生成物产业发展,弥补法律空缺,依靠法律进行社会利益分配的角度来论证对人工智能生成物进行保护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将研究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模式。保护模式的选择涉及到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等问题。目前学界有很多种关于人工智能生成物保护模式的观点,主要分为著作权保护模式和邻接权保护模式,其中著作权保护模式又以“法律拟制人格”、“孤儿作品”、“法人作品”保护模式为主流观点。本文将分析各种保护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对人工智能生成物采取“背后作者”著作权保护模式的观点。第三部分研究的是人工智能生成物的权利归属。人工智能生成物被认定为是作品,受到著作权保护。但是由于人工智能的特殊性,人工智能生成物的著作权归属成为学界另一重点研究讨论的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多种观点,有学者从人工智能将获得法律主体地位认为著作权应当归属人工智能本身,有学者从促进市场发展角度认为著作权应当归属人工智能所有者,有学者从鼓励创新角度认为著作权应当归属人工智能设计者,有学者从利益平衡角度认为著作权应当归属公共领域,有学者从尊重劳动成果角度认为著作权应当归属人工智能使用者。本文在对上述观点进行优缺点分析之后再结合人工智能特殊性,认为应当将著作权归属人工智能使用者。第四部分将研究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具体制度构建。在前文确立人工智能生成物是作品,受到著作权保护,并且应当将权利归属人工智能使用者的基础上。本文最后一部分将探讨建立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保护的具体制度构建。由于社会上出现的人工智能生成物类型没有人类作品丰富,制度将首先确定人工智能生成物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范围。现在人工智能生成物主要以文字和绘画的内容出现,因此著作权保护制度着重保护这两类作品,同时结合人工智能的特殊性,将减少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保护期限。这一部分还将对照著作权法,对人工智能使用者的权利和义务做出规定。最后将研究人工智能生成物侵权与被侵权的情形,以及侵权人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和被侵权人的救济机制,其中法律责任包含了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其他文献
权利要求是专利申请文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有产品和方法两种类型的权利要求之分。产品权利要求通常采用结构特征进行限定,而方法权利要求采用工艺、操作、步骤、流程等特征进行限定。然而近些年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很多领域出现了大量采用结构、步骤、流程等特征在发明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或效果来描述的特征,功能性限定特征的撰写方式被大量采用。处于对创新主体的保护,在我国的实践中允许功能性限定特征的存在,但对其的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硬实力。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文化软实力作用凸显,对国家发展战略有巨大推动作用,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必备环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发展所面临的交通运输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缓解过高的路上运输压力大量的地铁城市地铁迅猛的发展起来。在地铁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人们的出行安全及提高运输效率,地铁结构往往需要设置多个出入口及通风管道,这时明挖逆作法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多数地区通常选用浅埋暗挖法进行过街通道及通风管道等结构的施工。浅埋暗挖法具有造价低、拆迁少、施工过程中不影响地面交通的正常运输等有点,但是浅埋暗
众所周知,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虽然二十余年前人们已认识到蛋白尿可增加心血管危险,但近来才发现轻度肾功能不全(如肌酐清除率增加、白蛋白尿或微量
本文对福州市建筑竣工测量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针对当前建筑面积计算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提出了基于Auto CAD环境进行的软件开发,实现了建筑面积的自动化计算,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计算的准确度。
传统溶剂在脱除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等诸多缺点,迫切需要一种新型绿色湿法脱硫工艺来替代传统的有机溶剂。近年来,铁基离子液体在脱除天然气中酸性组分等方面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为推动新型绿色脱硫工艺,本文以铁基离子液体为基质,选用聚乙二醇二甲醚(NHD)为助剂,配制成铁基复合离子液体,通过结合吸收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在不同条件下试验该复配体系的脱硫效果和吸收选择性;结合微观动力学理论,
动态口令双因子安全体系的身份认证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是非常成熟的一项技术。由于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的FTU安装在柱上,现场维护检修十分不便利,而智能手机作为维护终端十分灵活方便。但是,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关乎国计民生,绝对不允许无关手机对专业设备进行随意控制,因此,用于FTU维护的手机App必须经过严格的安全管控才能对FTU进行维护操作。本文针对这一课题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较高的
武术功法作为中国武术的组成部分,具有典型的中国元素和中国符号,在中华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西学东渐之风盛行,武术功法发展的实然和应然之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是一个亟需完成的课题。为了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需求,少林寺举办了首届少林七十二艺竞赛,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有助于弘扬武术功法,对中国传统武术功法的继承与发展,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
随着下一代测序技术的高速发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对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成本大幅度降低、效率大大的提升。基因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被确认为是广泛存在于人类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