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税收协调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贸交流日益频繁,随着内地与台湾地区都加入WTO后,两岸的经贸往来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大幅的提高,WTO框架下的两岸经贸关系得以促进。税收作为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在两岸的经贸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两岸历史背景、政治文化和人文环境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两岸政府沟通交流渠道不畅、双重征税和偷税漏税问题突出,税收优惠政策无法发挥到应有的作用。另外,海峡两岸的税收制度是按照各自的法律法规制定的,存在明显的差距:税收政策选择也是根据不同的取向分别确定,自然也有许多的冲突。经济发展的整体性趋势(比如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或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呼声),都需要统一的税制和一致的税收政策。然而,现实中两岸经济、政治现状又决定了两岸税收难以在短时间内合一,所以,海峡两岸税收协调既要参考其他经济区域的做法,也要考虑两岸的历史现状,适当将税收协定和税收协调相互融合,这对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发展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有政治意义。 鉴于此,笔者在充分学习和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海峡两岸税收协调的现实和必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中包括海峡两岸实现税收协调的理论基础、两岸经贸发展和税收关系的状况、两岸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异同、海峡两岸税收协调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用哈马达模型分析海峡两岸税收协调的理论必要性,创新地将哈马达模型引入海峡两岸税收协调分析,从博弈论的角度为两岸税收协调的必要性奠定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还借鉴国际、国内几大经济合作区区域税收协调的做法,放眼海峡两岸的现实和未来,提出完善两岸税收协调的原则、步骤和确实可行的做法。 本文旨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补充前人研究不足,为后人的研究和两岸税收协调做出有限的努力。
其他文献
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就业数量的多寡取决于该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受到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对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创新点
期刊
期刊
生产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单元,14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主导了不同的经济时代。劳动分工变化是生产方式变迁的核心。实际上,组织是因为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