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福特制劳动组织研究——以丰田生产方式为例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jia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产组织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单元,14世纪以来,一直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不同的生产方式主导了不同的经济时代。劳动分工变化是生产方式变迁的核心。实际上,组织是因为劳动分工而存在的。分工的发展意味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 斯密定理揭示了分工与市场范围的关系,历史上人类经历了工匠单件生产方式、福特制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多品种、柔性化后福特制生产方式。随之变迁的是劳动组织模式由工匠生产发展到泰勒制流水线作业,进而发展到团队自治劳动模式。这种变化正是市场范围发生外延式和内涵式变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生产方式的变革,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取代福特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方式。丰田生产方式是后福特制生产方式的典型代表,它是在市场范围发生内涵式变动,需求由标准化、单一性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的情况下产生的。就其本质而言,丰田生产方式是以“准时化生产”和“团队自治”为核心的劳动组织模式的创新。 本文通过考察劳动分工在丰田生产方式的整个形成过程、基本原理和应用趋势,揭示了丰田生产方式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的源泉是独特的劳动组织模式——团队作业方式。改变劳动组织模式,激发员工主动思考、积极创新,为企业持续创新提供基础,打造企业持续竞争优势。
其他文献
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就业数量的多寡取决于该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受到国内各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对跨国公司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环境效应进行了分析。文章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了所研究问题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章的研究方法、结构安排、创新点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