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党际协商民主是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围绕国家和地方的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进行平等协商的民主形式。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政治形式,中国党际协商民主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制度载体,以民主集中制为基本运行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大法保障,在中国的实践由来已久。本文将分概述、历程、结构、功能、运行机制、问题与对策等六个部分对这一民主形式进行系统研究。第1章,绪论。共分选题意义、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创新之处以及研究方法五个部分。选题意义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研究综述主要涉及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和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研究两方面内容;研究思路包括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简要介绍以及结构安排两方面的内容;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选题创新、理论创新以及研究视角创新;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规范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方法、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法以及系统分析法等。第2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概述。主要介绍了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内涵、性质、地位及特征。关于内涵,主要从中国党际协商的主体、客体及目的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性质,主要从中国党际协商的民主性、协商民主性以及内生性三方面进行阐述。关于地位,主要围绕中国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协商民主与党际协商民主、党际协商民主与政协民主三对民主形式的关系展开分析。关于特征,论文概括为主导性、规范性、和谐性、公共性。第3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历程。主要从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形成、发展以及基本经验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形成,主要划分为萌芽、初步形成以及正式形成三个阶段。第二部分是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发展,主要划分为初步发展、曲折发展以及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第三部分是发展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基本经验,总结概括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自己的民主之路、重视协商载体工作以及加强民主制度建设四点。第4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结构。主要包括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实体构成、精神构成以及价值构成三部分。关于实体构成,从制度基础、协商载体、实体规范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关于精神构成,从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多党合作理论、中国优秀政治文化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价值构成,论文概括为社会主义、民主有序、和谐发展以及团结爱国。第5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功能。主要概括为维护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民文化以及增强执政党领导四点。第一点是维护政治稳定功能,主要从推动有序政治参与、促进政治民主化、具有政党制度保障三方面展开论述。第二点是促进社会和谐功能,主要从表达社会利益诉求、回应社会利益关切以及以党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三方面展开分析。第三点是发展公民文化功能,主要从增强协商主体政治素质、提升协商主体政治能力、强化协商主体主体意识三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点是增强执政党领导功能,主要从促进执政党科学决策、增强执政党执政能力以及巩固执政党执政基础三方面展开分析。第6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运行机制。主要介绍了中国党际协商民主的运行原则、运行方式、运行程序及其中的权力配置。关于运行原则,主要从民主集中制原则、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原则、建设性原则三方面展开分析。关于运行方式,主要从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协商、共产党在政协同民主党派的协商以及两种党际协商方式的关系三方面进行论述。关于党际协商民主中的权力配置,主要从党际协商民主中的政治权力关系、党际协商民主中政党权力作用的方式以及中西党际协商中政党权力的区别三方面展开论述。关于运行程序,主要从对党际协商民主程序化相关文件的梳理、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协商的程序、共产党在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协商的程序三方面展开论述。第7章,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主要从中国党际协商民主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以及进一步发展的举措三方面进行论述。关于存在问题,主要概括为协商制度不健全、协商意识不够强、协商过程不够民主。关于对策,主要从完善协商制度、增强主动协商以及推动民主协商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关于进一步发展,指出要服务共产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构建党际协商民主现实基础以及实现与中国选举民主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