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广公私合作模式(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模式),为地方政府减轻财政压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基础设施的供应能力,有效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在项目区分理论中将基础设施项目分为经营性、准经营性、非经营性三大类。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因其兼具公益性与经营性,利益相关者众多、实施细节复杂、经营周期长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较多的问题,而现阶段我国绩效管理体系尚不完善,导致项目实施绩效水平不佳。因此,如何对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进行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价,提高项目实施全过程绩效水平,实现公共效益最大化是值得探究且亟需解决的问题。论文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出发,基于DPSIR模型与改进物元可拓模型构建了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模型。论文首先基于大量相关文献,对PPP模式、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论述,界定了论文研究主体及研究对象,阐述了项目管理和绩效管理理论。其次,通过关键成功因素分析和文献研究法初步筛选了28个绩效评价指标,进一步采用专家调查及统计分析确定了24个关键性能指标,结合DPSIR模型建立起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体系。再者,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采用熵值法与改进的物元可拓模型构建了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模型。最后,结合上述绩效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杭州地铁1号线项目进行应用研究,得出评价结果为良好,与实际情况较为相符,并通过与传统物元可拓模型绩效评价结果对比验证,表明了该评价模型的优越性和可行性,并对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管理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及建议。论文创新之处主要表现为:一是基于DPSIR模型构建了一套包含5个维度、24个关键绩效指标的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二是引入物元可拓模型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构建了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模型。该模型克服了传统物元可拓模型在评价过程中的局限性,提高了模型的运算效率,使评价结果更为科学、合理,对后续PPP模式下准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的绩效管理具有一定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