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化学反应中非绝热效应的理论研究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e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化学是研究光(从紫外到可见)的化学效应的化学分支学科,是指光与分子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学变化。参与光化学过程的通常是分子的某个或几个电子激发态。尽管满足Born-Oppenheimer近似的绝热波函数很多情况下可以很好的描述分子的性质,然而在光化学反应中激发态的能量失活过程往往伴随着分子由一个绝热电子态到另一绝热电子态的转变,即发生非绝热跃迁。非绝热跃迁不仅常常出现在光化学过程中,它还具有多学科性,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领域涉及态(相)变的问题上,非绝热跃迁都扮演着十分基础而重要的角色。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单分子光化学反应中可能涉及的几种典型的非绝热跃迁的物理图像,包括直接由势能面避免交叉或锥形交叉引起的非绝热跃迁,以及由电子振动耦合引起的非势能面交叉的非绝热跃迁过程。首先概要介绍了光诱导单分子反应涉及到的非绝热跃迁动力学理论的背景和发展,具体包括[Landau-Zener和Zhu-Nakamura非绝热跃迁几率因子计算理论,非绝热RRKM理论,非绝热MonteCarlo过渡态理论,微正则系综非绝热跃迁理论,以及计算无辐射跃迁速率的含时微扰理论。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发展和改进了一些非绝热跃迁理论方法,主要的贡献有:1.将Zhu-Nakamura非绝热几率因子应用于非绝热RRKM理论;2.结合MonteCarlo抽样方法推导完善了微正则系综非绝热跃迁速率计算公式,并在MonteCarlo模拟过程中使用数值势能面代替传统的拟合解析势能面,使之能够方便的被应用于多原子分子体系非绝热跃迁速率的计算。3.利用上述理论方法,计算了几个光化学体系的非绝热跃迁速率,研究了它们的光化学和光物理过程。具体包括:(1)结合非绝热RRKM理论和从头算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n→π*激发的BrCH2COCl分子C-Clα和C-Brβ选键解离机制,结果表明除了非绝热效应,初始动力学弛豫可能是影响248nm光激发下BrCH2COCl分子C-Clα和C-Brβ解离选键规则的另一重要因素;(2)利用绝热和非绝热RRKM理论以及无辐射跃迁理论计算乙二醛(CHOCHO)、苯甲酸(C6H5COOH)和丙烯酰氯(CH2CHCOCl)等几种羰基化合物的光诱导解离绝热和非绝热速率,为解释系列羰基化合物的光解离机理提供了定量的动力学依据;(3)结合从头算方法和RRKM理论研究了2-氨基吡啶(2-aminopyridine,2-AP)激发态的辐射和无辐射衰减机理,与之前认为2-AP分子第一激发单态衰减主要由荧光过程控制的实验结论不同,我们的理论计算结果显示2-AP分子第一激发单态主要的去活化过程是S1到基态的无辐射衰减过程而不是荧光过程,其中沿环变形反应途径上的S1/S0锥形交叉点起到了控制性作用;(4)将微正则非绝热速率理论应用于异氰酸(HNCO)分子S0→T1系问窜跃速率的计算,所得速率常数值与前人实验及理论预测符合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钦州坭兴陶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发展传承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余年的历史,与江苏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享誉中外,具有极高的艺术、实用及收
异紫堇碱(国药准宇H53021713,音译名:异可利定,英文名:Isocorydine)为SFDA批准的解痉镇痛药,属阿朴啡类生物碱中的一种,广泛分布于罂粟科、防己科、番荔枝科等植物中,具有舒张血管、
值此2014年马年到来之际,我谨代表《自动化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恭祝各位评审专家、作者和读者新年快乐,感谢各位在过去的一年里对《自动化学报》的关注和支持,但愿新的一年
本文以位于浙江省内的金华武义柳城畲族镇传统的头饰——凤凰冠为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考察调研。针对畲族丰富的民族艺术以及多元化的文化特点对其特有的传统服饰手工艺进行探究
本文针对装饰性插画的设计与应用方式进行研究,主要以装饰性的插画在设计上进行分析,并把这种设计形式应用到实践中。分别对文字、图形、色彩、装饰性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此提
本文首先对刘国杰二维溶解度参数对聚合物描述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溶解圆代替其原来的椭圆,通过对69个聚合物溶解度参数的计算,改进方法的计算结果总符合率为91.26%,虽然比Hansen
在循环冷却水、热水和膜分离等系统用水过程中,水垢一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当水温度升高和浓缩时,成垢离子浓度增加,最终以晶体的形式析出,形成水垢,碳酸钙晶体是水垢的主要成分。
研究目的:利用数字图像测量技术对河流模型实验中的河床地形测量研究。创新要点:以高质量的图像径向畸变校正为基础,依据多幅图像间映射换算以及单幅图像灰度信息变换两方面
针对滑移线场混合边值问题绘制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用二阶偏导数判断已知滑移线的凹向、用曲率半径绘制圆弧替代微段移滑线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