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法的附则的规范结构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rp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文法,特别是现代成文法,就其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来说,通常包括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由于自身内容的限制和立法技术的安排,条文有限的附则一般安置在成文法最后的位置,所以一直没有引起立法者的重视,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导致附则质量不尽如人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内容混乱,该有的内容没有,或者被安排到总则、分则里;条文安排不合理,缺少必要的逻辑性;内容表述也不尽完善,出现诸多漏洞,造成法律自身的不完备,给法律的实施制造了障碍。事实上,法的附则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其内容中的授权条款、生效日期等都是法典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从而对法的有效实施起到了保障作用,并有利于实现实体公平、程序正义等法的价值。针对我国目前法的附则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解决之道重在提高立法技术。由于立法是执法、司法、守法的起点,是保证法律自身质量以及顺利实施的关键,提高法的附则的立法技术是构建附则规范结构的必然选择。本文是在翻阅大量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揭示我国法的附则的立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法的附则的立法技术之建议。首先,限定附则的内容范围,附则并非杂则,不是任何内容都可以放入附则的,从而限制某些不合理内容放入附则,提高其内容的科学性;其次,要规范附则内容的立法表述,立法表述作为法律内涵的外部物质形态,其将立法思想、立法宗旨、立法政策、立法价值用严谨、规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有形成严格的立法表述规则,运用好将观念中的立法政策转化为文字符号的唯一途径,才能制造出高质量的“法律产品”;再次,是合理安排条文的逻辑顺序,逻辑反映了思维的清晰程度,合理的逻辑顺序不但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有利于认识、理解法律本身,并有利于法律的施行,从而维护了国家法律体系的有序运转,这一规范的根本属性决定了法律规范必须具备严谨的逻辑顺序。本文写作的目的是探求一条更加简便、高效且规范化的道路,为我国法的附则的制定带来些许启发,从而提高附则的立法质量,为现实的需要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标提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展现迁移过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运用迁移理论,促进知识的有效生成等方面的研究或实践,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迁移理论;数学建模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形成数学思想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
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社会的产物,本身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表现。在自然经济社会里,社会成员的生活保障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体现为家庭自我保障,并未形成规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