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安排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y6372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慈善丑闻均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安排非常不完善。本文试图描述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制度安排和运行模式。并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做制度化分析,解释其成因。同时预测中国慈善事业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首先,我们借用诺斯关于制度的分类分别从正式制度、非正式制度和制度环境三个方面描述出中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制度安排和运行模式。目前,关于慈善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虽然慈善组织分为四类(包括基金会、红十字会、慈善会和民间组织),但真正得到发展的只有“官办”慈善组织。中国的慈善事业被定位成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所以慈善募捐的行政色彩特别浓厚。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制度安排呢?形成中国慈善事业的制度安排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政治制度的选择,二是社会资源的分配,三是传统文化的内在矛盾。从“总体性社会”向“后总体性社会”过渡是决定中国慈善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特点的制度基础。不管是“总体性社会”还是“后总体性社会”,政府都是再分配的主体,控制着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阻碍了民间慈善组织的发展。同时,本文选取了最重要的三种社会资源:权力、财富和合法性来分析社会资源在政府与慈善组织间的分配结构。与慈善组织相比,政府在掌握社会资源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可以将社会资源分配结构特征概况为:政府掌握大部分权力,慈善组织产生于政府让渡出来的社会空间;财富向政府集中;政府紧握合法性资源,慈善组织的合法性由政府赋予。另外,“差距格局”的社会结构造成中国人慈善行为呈现出有与西方人的慈善行为完全不同的特点,从内心抵消和削弱着人们的慈善意图。最后,本文从悲观的角度和乐观的角度对中国慈善事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需求的增多,进城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形成了往返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流动大军,即流动人口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由
本文研究了CX船厂的企业安全行为,在掌握安全生产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并深入探讨了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背后的原因。本文以安全“高压线”为个案,探讨其形
自杀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国的自杀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本文以鄂东南安镇所辖的相邻的三个行政村1970年至2009年四十年的农民自杀现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进入到前所未有、意义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段时期成为中国社会变迁的进步过程,而“转型”也就在这个过程中缓慢的发生着、蜕变着。作
中国目前正处于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型时期,在这样社会背景下,女研究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何身体消费的行为及这一行为呈现的特征、女研究生对待身体消费的态
生活设施配套是移民安置中重要的一项举措,主要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引导他们改变传统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房屋、饮水安全、改厕改灶、圈舍、仓库、沼气等与农民生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毒死蜱和高效氯氰菊酯混合制剂作定量分析.变异系数分别为1.01%和0.69%;标准偏差分别为0.0158和0.0939.回收率分别为99.27%~100.13%和99.54%~100.13%.
大学生村官计划作为国家一项重大人才战略工程,它对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基层民主、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传统监禁矫正弊端和不足的日益暴露,犯罪人对精神需求的追求,对重归社会的渴望,以及国家对行刑资源配置的要求,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向往越来越强烈,世界各国开始尝试对刑罚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