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设施配套是移民安置中重要的一项举措,主要是为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引导他们改变传统和落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包括房屋、饮水安全、改厕改灶、圈舍、仓库、沼气等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设施。而生活设施的供需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是不争的事实。 本文将因地震而整体移民安置的G村作为一个个案,深入社区,还原G村规划建设的全过程,以“新农村建设”为背景,在“治理”的语义场下,国家主导的社区里,描述生活设施供需错位的表象,试图探讨政府和农民如何通过生活设施的建设来寻求实现各自目的,如何表达各自的利益关切,从而关注生活设施供需错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研究发现,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任重道远,国家内卷入社会的状况有增无减,村干部成了政府在基层的代言人,行为的逻辑是向上负责,以“政绩”为基本导向。在我国,公民社会发育不足,治理要素缺失,同时,由于体制、机制以及文化的影响,农民话语权缺失,参与意识淡薄,第三部门力量薄弱,造成农村移民社区生活设施供需结构性失衡这样的普遍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