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伴有偏颌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术后髁突的三维变化及骨质改建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mmercomi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Proplan CMF(2.09,比利时)、Materialise Mimincs(21.0,比利时)等三维重建软件,利用CT数据对18例骨性Ⅲ类错畸形不伴偏颌的患者进行头颅模型重建、标点,计算双侧髁突在三维方向上的角度、位移变化以及髁突上表面的骨质改建情况,分析下颌后退程度与双侧髁突三维角度及位置变动之间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方法:将18例骨性Ⅲ类错畸形不伴偏颌的患者(年龄为17-29岁,平均为20.64±3.68岁,男性3人,女性为15人)纳入研究范围,分别采集术前(T0)、术后两周(T1)、术后半年(T2)颅面部螺旋CT,利用Proplan CMF(2.09,比利时)进行颅面部重建、标点并获取相关数据之后,计算双侧髁突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的角度及位移变化;将T0、T2的CT数据导入Geomagic Studio2021(美国),以髁突的内外极点、前后极点为界,将髁突的上表面分为前内侧区、前外侧区、后内侧区及后外侧区四个区域,利用软件自身配准功能,计算半年内髁突的骨质改建情况,并通过不同色带来区分骨质改建量的大小。利用Materialise Mimincs(21.0,比利时)截骨髁突头部,计算T0、T2的髁突体积。应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正态检验、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髁突的三维角度及位移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左侧髁突术后即刻表现为向后、上移动。在术后恢复时期(T1-T2),左侧髁突向外、下移位,从术后半年到术前(T0-T2)相比,左侧髁突整体向外、向后、向下移动。右侧髁突术后即刻表现为向外、向后、向上移动,术后恢复期间(T1-T2)髁突在冠状面上继续向下移位,术后半年较术前相比整体向后移位。左侧髁突在T0-T1期间出现向后、外、上旋转。术后半年较术前相比仍然表现为向后、向外、向上旋转。右侧髁突术后向外、前、下旋转;术后恢复期(T1-T2)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向有向原来方向的恢复的趋势,术后整体(T0-T2)表现为向外、后、上的旋转。将下颌后退程度B1-B0分别与三维位移、角度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到下颌的后退程度B0-B1与MPLZ0-2、MPRX0-1、MPRX1-2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B1-B0与三维角度及其他位移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双侧髁突三维的角度变化随着时间的进展,不同时期的角度变化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进行位移变化之间的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LPRX0-1、LPRX1-2、LPRX0-2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362,p=0.009<0.01),成对比较结果提示,LPRX0-1的值显著地高于LPRX1-2、LPRX0-2的值。其他不同时期的位移随时间不具有统计学差异。左侧髁突术后半年的体积均数是术前体积的99%,右侧的是94%。结论:1.下颌的后退程度B0-B1与MPLZ0-2、MPRX0-1、MPRX0-2、MPRX1-2之间呈极显著的强相关关系,与其他位移及三维角度之间未见统计学差异。2.正颌术后髁突会出现微小的骨质改建,并未超过关节的生理极限。3.术后髁突的骨质吸收主要在前内侧区,骨质生成主要在后内侧区。
其他文献
背景:龋病是世界上最普遍的慢性疾病之一,是一种复杂生物膜介导的细菌感染性疾病。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是龋病的主要致病病原体之一。传统化学抗菌剂的预防使用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因不易诱导细菌耐药性和良好的抗菌活性等优势,在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天然AMPs面临生产成本高,生
学位
实验目的:人牙周膜干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s,h PDLSC)是近年来牙周骨组织工程的研究热点。而h PDLSC目前以细胞贴壁二维(two-dimensional,2D)培养技术为主,运用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技术形成h PDLSC细胞球体的相关研究较少。3D培养细胞球体作为单细胞的替代品,能够有效改善数量不足和
学位
近年来,人民基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城市街区质量和空间品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是,大量城市老区发展空间受限,已建成区的建筑、道路、社区及设施老旧,引发空间品质降低、人群满意度降低等问题。目前,开放街区的网红商业化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街区空间品质的常见实例,自此形成的“网红街区”成为新时代生活与消费方式转变下“自下而上”城市微更新的典范。因此,分析城市开放街区城市形态与空间品质对城乡建设管理和城市规划
期刊
研究背景:牙周炎、衰老、外伤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常造成牙槽骨吸收和骨组织缺损,可导致牙齿松动脱落且不利于各类义齿修复,对患者的咀嚼、发音和美观产生负面影响。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仍具有一定局限性,如何促进骨缺损修复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其中,将种子细胞与成骨活性药物相结合的干细胞疗法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选择。牙周膜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向成骨细胞分化并具有较强的抗凋亡及增殖能力,是骨组织和牙周组织再生中优秀的种
学位
光催化是应用于环境领域的绿色技术,TiO2因无毒、氧化性高等优点,受到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然而TiO2存在带隙能大、比表面积较小、载流子容易复合等缺点,限制了其在环境领域的广泛使用。传统高温煅烧会造成TiO2的孔道结构塌陷、颗粒团聚等问题。本文首先通过模板法制备介孔TiO2,然后以尿素为氮源,N2低温等离子体放电为改性处理手段,制得介孔N-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BET、UV-Vis DR
学位
小学体育社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体育社团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培养体育精神。学校在建设体育社团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加强管理制度、丰富社团内容、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等方面入手,为学生搭建良好的展示自我的平台。该文简要分析了在小学体育社团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以及对应策略。
期刊
研究目的:利用头颅侧位片测量并记录蝶鞍的形状和尺寸,探讨不同性别、不同骨面型患者蝶鞍形状和尺寸的差异,以及分析蝶鞍尺寸与颅面部各部位测量项目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取2017-2021年就诊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的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共126例(男40例,女86例,平均年龄21.81),按矢状骨面型分为骨性Ⅰ类组39例、骨性Ⅱ类组48例、骨性Ⅲ类组39例;按垂直骨面型分为
学位
本文旨在研究遥操作系统的网络化控制问题。针对通信网络中存在的时延和带宽受限等问题,本文首先研究了网络化遥操作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策略,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通信效率,后续对事件触发通信机制下的遥操作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非对称通信时变时延下的双主/单从三边遥操作系统,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策略。首先利用无源弹簧-阻尼系统来模拟外界对主从端机械臂施加的力,其次利用自适应控制策略来刻画主端
学位
目的:牙周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中免疫炎症反应起着关键作用。高血糖可促使炎症细胞分泌各种炎症因子,引起牙周组织的破坏,导致牙周炎的持续发展和牙周组织炎症的迁延不愈。白细胞介素1β(IL-1β)是一种重要的前期炎症因子,参与牙周炎的病理生理过程。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是IL-1的天然抑制剂,也可以降低其他细胞因子的水平,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
学位
目的:上颌窦底提升术常用于解决种植手术中上颌后部缺牙区骨量不足的问题。手术过程简要概括为将上颌窦粘膜抬高,并根据需要在粘膜与窦底的骨壁之间植入生物材料。然而,这项技术的原理仍存在争议。目前,一部分学者提出,上颌窦粘膜中存在干细胞,具有诱导成骨分化的潜能,因而上颌窦底提升中的新生骨可能是施耐德膜源干细胞(maxillary Schneiderian sinus membrane-derived s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