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利益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及其阶层差异——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冲突加剧,群体性事件频发。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存在情感和利益两个基本视角,有学者指出:中国群体性事件逐渐凸显出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特点,开始由直接利益冲突转向非直接利益冲突。本文的主旨在于回应这一问题:从群体性事件数据总量来看,情感变量和利益变量是如何影响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以及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着社会阶层差异。  本文基于CGSS2010的调查数据,主要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分析情感和利益对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影响效应;二是引入社会阶层变量,通过交互项回归进一步考察社会阶层对情感、利益影响群体性事件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1)社会公平感和主观幸福感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越小,但当纳入利益变量时这种影响不再显著;(2)当事件关乎自己的利益时,个体参与事件的概率远远高于没有利害关系的群体;(3)社会中层对主观幸福感非常敏感,而社会下层对社会公平感最为敏感,提升社会中层的主观幸福感和社会下层的社会公平感能显著降低其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概率;(4)利益变量对社会下层影响最为强烈,不仅体现在当事件能维护自己利益时社会下层积极参与,更体现在明知事件会损害自己的利益,社会下层也异常积极地参与。  由以上发现得出本文结论:一是从总量上看,利益相关依然是影响个体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最重要因素,利益冲突引起的维权抗争是我国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基本面定性,因此,维稳的重心在于维权。二是社会下层对社会不公和利益损害最为敏感,有着切肤之痛,而且社会下层有因为利益诉求表达不畅而进行非理性维权的倾向。此外,本文进一步讨论了底层诉求从求“利”的利益型诉求向求“理”的价值型诉求转化所蕴含的社会风险。
其他文献
随着“老失业群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我国未来的失业人口结构和主体将随之改变。目前,新失业群体的规模仍在逐年增大,将成为我国失业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也逐渐成
农村城市化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改变农民命运的同时对农村和农户家庭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农户家庭内外的社会性别劳动、空间及权威分工发
简要介绍了联合法ClO2生产工艺,重点介绍了关于操作二氧化氯发生系统的几点体会:控制NaCl、NaClO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0±5、450±10g/L,盐酸质量分数为(31±0.5)%且游离氯含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扩展速度日益加快,在不可逆的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均以空前的速度向四周蔓延与扩展着,大片农田在短短一二十年间便消失在石林般的高楼大厦中,都市
学位
土地城市化、住房商品化的快速推进使得大量农村社区转换为城市社区。根据《全国城镇土地利用数据汇总成果分析报告》,2009-2013年全国城市土地面积增幅为14.5%,建制镇土地面积
一、我国事故状况与世界水平的比较1.工矿企业职业伤亡事故的比较表1部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工伤事故死亡人数、死亡率注:1.数据来源于ILO公报。表中加*号的是1998年数据,
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管局、公安部消防局、全国总工会主办,杂志社和中消协科普教育委员会承办的“全国消防安全知识竞赛”暨“消防安全管理新思路征文”活动从今年年初开始酝酿,
本文以组织发展理论中组织发展“内适应”和“外适应”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研究对象---北京市D社区公共服务协会---北京市第一家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账户的社区中介组织
学位
学位
本文以从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中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为支撑,从梳理农民、市民和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入手,用宏观的制度层面和微观的个体层面两个角度作为分析这一命题的基点。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