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抑或融合:城市化过程中都市村庄的未来发展--以郑州市西郊X村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yong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扩展速度日益加快,在不可逆的城市化进程中,发达地区的大都市均以空前的速度向四周蔓延与扩展着,大片农田在短短一二十年间便消失在石林般的高楼大厦中,都市村庄就像是镶嵌在都市茫茫大海中的一个个孤岛。强劲的都市扩展可以顷刻间改变村落社区的格局与景观,然而它却未必能够让曾经历经久远的村落组织即刻化解与消融于这种变迁中。   然则,中国是一个有着9亿农民和数万平方公里土地和的农业大国,在发达程度上东、中、西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明显,区域性特点丰富多样。中部地区城市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初期,研究欠发达的中部地区城中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研究是针对一个中原地区城市边郊的都市村庄而作的实地研究,对于这样一个村庄社区来说,在外城市辐射不强、内无可开发利用的优势资源的情况下,如何寻找一条适合于自己的城市化发展道路,生长于这块土地上的人也许有他们自己的思考。当我们以“传统”与“现代”①两个因素作为分析社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因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在都市村庄场域之下确有结合的现实因子,无论是传统社会的文明因素还是现代社会的文明因素,对村庄秩序的维持与村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或者说,文明社会中传统社会共同体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城市化过程中,代表传统与现代的都市村落与城市文明并不必然是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相反,我们的城市文明完全可以保留更多的村落文明。具体而言,今天都市村庄就是传统的村落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一种有机融合状态,甚至可以成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一种方向。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依托都市村庄所具有的传承性,重新构建一个独具现代性的都市村庄社区,不是城与乡的简单叠加,而是传统的村落文明与城市文明的一种有机融合状态。城市发展的最终结果不必然是乡村文明的终结,乡村社会①在本文中,“传统”因素指传统中国的特质及其影响的礼会事实,包括“差序格局”的人际网络、家庭本位的伦理关系、情感型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等;“现代”因素指市场经济下的观念变迁,包括理性、法制观念、制度型社会信任与社会资本,契约型社会关系与社会分工下的“有机团结”等。中的很多传统因素依然对现代生活有重要意义。因此,如何让这些具有传统特质的社会资源与发展动力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使之融入到都市村庄未来发展与秩序的实现之中,是政府在制订城中村政策时需要特别给予关注的。
其他文献
在我国,农民是国民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村未成年人是未来新农村建设者。农村未成年人更是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社会主
学位
本文是一项关于半山客村落族群认同的研究。以往的客家研究长期以来偏重对客家文化和族群性格的整体性描述,对客家文化丰富多变的区域性差异重视不够。虽然近年来已有学者开
学位
三十多年前,中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制度转型深刻地影响传媒的变革。世纪之交,中国传媒面临中国入世之后海外媒介集团的挑战。为了顺应市场化的趋势,应对竞争
家庭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的缩影,在当下中国的家庭中,夫妻权力关系己逐渐成为家庭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镇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打工不仅成为农民家
核心提示:rn气候变暖是当前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在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上,英国可谓是世界上态度最积极、行动最领先的国家之一.继2008年发布成为全球第一个为温室
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政治权力并未退出资源分配的场域,以社会职业地位与收入水平为衡量标准的社会分层模式体现出政治分层与市场分层共同作用的逻辑,但以
学位
新的课程视角和新的课改理念下,小学低年级数学应该实现从“繁华”到“朴实”的华丽转身,在“生活情境”中聚焦学生,在“动手探索”中锻造学生,在“合作游戏”中拓展学生,变
随着“老失业群体”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我国未来的失业人口结构和主体将随之改变。目前,新失业群体的规模仍在逐年增大,将成为我国失业人口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就业问题也逐渐成
农村城市化使中国的农村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在改变农民命运的同时对农村和农户家庭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使农户家庭内外的社会性别劳动、空间及权威分工发
简要介绍了联合法ClO2生产工艺,重点介绍了关于操作二氧化氯发生系统的几点体会:控制NaCl、NaClO3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20±5、450±10g/L,盐酸质量分数为(31±0.5)%且游离氯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