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液力透平空化特性及水力性能优化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71455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天然气液化工艺中,常使用膨胀阀进行降压,从而会造成闪蒸汽的产生,低温液力透平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液化率,并回收高压液体压能。低温液力透平以低温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为介质,在转轮出口处和下游尾水管内极易发生空化。由于转轮出口处存在较强的横向速度,在尾水管中线处形成“辫束”流动,产生低压区,造成液体空化,并向下游拓展,进而会影响后续管道中的流动,产生额外的气体,降低液化率。因此,针对低温液力透平转轮开展优化设计工作时,不仅要保证液力透平的外特性,还需抑制尾水管内的空化。这些特点使得低温液力透平的优化更为复杂。为解决上述问题,首先,本研究以低温液体为介质开展了空化流动模拟,通过对空化模型源相进行修正来描述低温液体热力学效应的影响,与低温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空化模型的精确性。对设计的低温液力透平初始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以水和液氮为介质进行的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精确性,进而,分析空化工况下,液力透平内部气体的分布情况,并利用非定常数值模拟计算,获得了空化工况下液力透平导叶和转轮内的压力脉动特性。为准确获得空化工况下液力透平内水力损失的来源,引入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产理论对液力透平内的空化流场进行分析,并通过与传统压差计算的损失结果对比,验证了熵产水力损失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结果表明,与无空化工况相比,空化工况下导叶和转轮流道内熵产分布变化不大,而在尾水管内,熵产明显增大,局部熵产率在入口处最大,且在空化区域壁面附近熵产较大,这是因为该区域发生了剧烈的回流和流动分离现象。在小流量工况虽然尾水管内空化区域较小,但是由于流动变化更为剧烈,因此水力损失更严重。其次,建立了转轮优化设计方法。本研究将转轮全三维反问题设计方法、CFD数值模拟方法、响应面代理模型和多目标遗传算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转轮轴面形状控制参数、叶片载荷控制参数和高压边倾角为设计变量,利用CFD模拟方法和响应面模型构建了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最终完成转轮设计。该方案具有所需样本数目少,预测结果准确,能够兼顾多个优化目标的优点。最后,将低温空化数值模拟方法和优化方案用于低温液力透平的优化研究中。为保证透平外特性并改善尾水管内流动,以转轮水头和尾水管内的能量损失系数为优化目标。优化结果表明:轮毂后向受力,轮缘前向受力,转轮性能显著提升;非空化工况下,在一定范围内高压边倾角越大越有利于透平水力性能的提升,但在空化工况下,为降低尾水管内的汽化率,高压边倾角绝对值不宜超过5°。
其他文献
本论文对济阳坳陷临盘油田不同程度生物降解原油样品中饱和烃、芳烃、含氮化合物的分子组成和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参考Peters等(2005)提出的原油降解序列分级方法[1],用饱和烃色谱数据中姥鲛烷和植烷与藿烷的比值和芳烃色谱-质谱数据中菲与C28三芳甾烷(20S)的比值,将临盘油田原油样品生物降解级别定量划分为PM0级至PM5级。芳烃组分与C28三芳甾烷(20S)含量对比发现,生物降解对芳烃中的萘
随着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业务量不断增加,钻头前方地质异常体的探测成为了石油行业的迫切愿望。然而,对于该问题,目前几乎没有可行的井下声波测量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基于相控阵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钻前地质异常体探测的随钻前视声波测井方案。利用数值模拟算法,研究了相控阵声波测井仪器在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测量响应特征,分析了相控阵声波测井仪器在随钻前视探测中的可行性。本文工作有助于解决随钻前视声波测井的关键技术问
白云凹陷位于中国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珠II凹陷内部,是盆地深水区天然气勘探的主力区带。近年来,一系列油藏的发现打破了白云凹陷以找气为主的传统观念。尽管前人针对白云凹陷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白云凹陷含油气系统的认识仍然有限。本研究主要针对白云凹陷开展了两方面的研究工作。首先,对于白云凹陷这种海洋深水油气勘探,在缺少样品情况下,实现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准确且高效地评价。本研究基于有效介质对称导电理论建立
基于无限大半空间介质,本文主要研究了球面声波、弹性波和粘弹性波反射系数的频变特征,论证了利用球面波反射系数频变现象进行参数反演的可行性。首先,本文对球面波反射系数不同积分算法进行了比较和回顾。在平界面的情况下,正则化加权积分法和有效反射系数法计算的单频球面波反射系数是完全一致的,但是有效反射系数法能够适应曲界面和各向异性介质的情况。相较于振幅与相位估计法和频域叠加法,利用半解析法求取带限反射系数的
深水油气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接替区。但是,深水地层安全密度窗口窄,井筒压力控制难度大,导致钻井过程中易发生溢流、漏失、溢漏同存等井下复杂,给深水安全、高效钻井带来了挑战。深水变梯度控压钻井方法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针对上述钻井难题的新技术,能够很好地适应深水地层的窄安全密度窗口,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这种新技术利用旋流分离器实现钻柱内空心球的分离,从而在环空中形成多个压力梯度。因此,该
地震岩石物理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两种方式构建地震属性与储层、流体性质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储层物性预测、流体识别及定量地震解释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地震岩石物理实验主要进行超声测量,远高于地震频段,地震实验数据的缺乏难以研究该频段内模量频散、衰减等性质;另一方面,岩石物理模型的建立与验证通常基于超声数据,地震频段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模型较低频段进行验证或约束,并限制了新模型的发展。为此,论文开展了砂
川东地区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示范区。川东地区中-新生代经历了多阶段的构造隆升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多层滑脱褶皱变形,导致下古生界页岩气赋存状态发生重大变化与调整。川东地区普遍缺失连续的新生代沉积记录,中-新生代的构造隆升期次、持续时间和地层剥蚀量难以系统的研究和恢复。同时,川东地区发育典型的“侏罗山式”褶皱,这种复杂褶皱变形的形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通过联合构造运动学正演模拟技术(构造物
随着油藏开发的不断深入,三元复合驱(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成为最有潜力的提高采收率技术之一。然而碱的加入会造成设备的结垢、管线的腐蚀和地层渗透率降低等不利影响,同时考虑到勘探开发逐渐向高温高盐油藏发展,合成出新型无碱驱耐温抗盐表面活性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设计合成了两类新型芳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同时系统研究了系列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理化性质和应用性能,为丰富新型芳基甜菜碱的认知和探索其应用于三次采
页岩气储层精细刻画和甜点预测是页岩气勘探研究的核心,贯穿整个勘探开发过程。本论文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岩心观察、地球化学分析、物理测试、岩石物理模型建立和图像处理等相结合的方法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的沉积环境与富集模式、内部有机质赋存形态与无机矿物作用和基质孔隙—裂缝组合方式进行精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曲线建立页岩储层评价的双重标
蜡结晶析出并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是导致含蜡油胶凝的根本原因。沥青质和胶质作为原油中最主要的两种极性组分,它们可以与蜡分子作用,参与蜡的结晶过程,改变析蜡特性,从而影响含蜡油的胶凝行为。目前关于沥青质和胶质对含蜡油胶凝特性影响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宏观流变特性、介观(微米尺度)蜡晶形态这两个层面。本文通过配制含沥青质/胶质的含蜡模拟油,深入分析了沥青质和胶质对蜡晶微观晶体结构(纳米尺度)和蜡晶表面电性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