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水平、扭转向风致响应及其模态参数识别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xiaobaihuo197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高层建筑具有轻质、高柔、低阻尼的特性,导致台风作用下主体结构出现水平、扭转风风致响应,影响高层建筑使用安全性和居住舒适度。1964~2018年登陆中国海南省的热带气旋总数接近于94个,而针对我国南海地区在台风作用下的高层建筑风特性、风致响应的研究仍然远远不够,特别是针对同一高层建筑进行多年现场实测获取不同来流方向的台风风特性及风致响应的研究更是鲜有。本文在2014~2018年期间对位于海口市的一栋高层建筑在台风“威马逊”、“海鸥”、“彩虹”、“莎莉嘉”和“卡努”影响下的楼顶风场特性、水平向和扭转向风致响应进行了现场实测,通过分析得到了五次台风作用下城市高空风场特性,以及结构水平、扭转向风致响应特性,研究了加速度幅值对该结构模态阻尼比和自振频率的影响规律,并基于AR模型的线性滤波法模拟了不同高度各楼层顺风向、横风向脉动风时程,通过计算得到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向风致响应,探讨了模态参数取值对高层建筑风致响应的影响。通过研究,本文取得了如下具体研究成果:(1)基于五次台风影响下该楼顶风场的现场实测数据,分析了台风登陆过程中平均风和脉动风特性,主要包括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峰值因子、阵风因子、概率密度函数和脉动风速谱等参数,以及这些参数与平均风速和风向之间的内在关联,并对比了不同地貌类型对湍流强度、湍流积分尺度、顺横风向湍流强度比值等参数影响,揭示了阵风因子与基本时距和阵风持续时间的关系,提出了顺、横风向阵风因子和湍流强度关系预测经验公式,并探讨了台风登陆不同阶段中顺、横风向脉动风速谱特性。(2)在国内首次采用RA013转动加速度计记录到塔楼四个楼层扭转向角加速度响应,采用平动加速度计获得了不同楼层水平向加速度响应。探讨了不同楼层加速度、角加速度峰值和均方根与楼层高度和平均风速的相互关系,以及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响应的频率特性与概率特性,基于目标概率法提出了台风作用下水平向加速度和扭转向角加速度峰值因子在不同保证率下的取值范围,揭示了台风登陆不同风速下高层建筑加速度自功率谱峰值变化特性。(3)对于不同风速的强台风作用下该高层建筑的模态参数进行了识别,得到与加速度幅值相关的振型、自振频率与阻尼比。结果表明风速和加速度响应与结构的自振频率有一定关联,分别提出了考虑不同风速和加速度响应的结构基本自振频率的估算公式,可为国内外高层建筑抗风设计提供参考。(4)模拟了不同楼层顺风向、横风向脉动风荷载,通过计算得到了该高层建筑顺风向、横风向和扭转向风致响应,并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模态参数变化对结构不同楼层水平、扭转向风致响应的影响。
其他文献
当今商业活动中一切以数据为基础。在信息技术加速渗入商业活动的背景下,构建、优化和控制组织的数据资产这一复杂任务的挑战性不断增加。数据治理是数据驱动决策、数据集成
背景:在肿瘤免疫疗法中,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是体内外扩增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有效工具,但仍面临耗时长、花费高、扩增困难以及生物安全等问题。随着非
众所周知,纳米材料的形貌和结构对其物理化学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为纳米家族中重要的一员,硅(Si)基纳米材料近年来得到了科研人员极大的关注。尤其在能量存储如锂离子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集中采购模式被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或组织所采用,并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没有人会质疑集中采购模式给跨国公司或组织所带来的好处。跨国公司或组织通过两种
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Hub蛋白质是协调蛋白质相互作用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关键因素,它有助于解释蛋白质发挥其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进一步理解生命活动的微观过程,并对基于蛋白
研究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心病分属中最为严重的类型,该病被认知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之一。对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
最近的研究表明,随着配对交易策略的日益流行使得使用该策略的交易员获利机会变得越来越有限。因此对于从事量化交易的交易员来说,如何优化配对交易策略赚取更大的价差收益变
甲醛(formaldehyde,FA)在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全球数百万人遭受着来自环境和职业方面的甲醛暴露。某些职业环境往往会产生高水平的甲醛,例如木材加工业和防腐行业及病理
目的:胰腺癌化疗耐药是胰腺癌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而代谢的调控异常为导致化疗耐药的重要因素。寻找调控胰腺癌化疗耐药核心靶点,明确其作用机制,对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具有
本文以X公司烟包生产为研究对象,引入TOC理论体系,试图识别影响生产效率的瓶颈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使瓶颈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来实现企业产出的最大化,从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