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非编码RNA HULC通过LDHA和PKM2促进肝癌细胞有氧糖酵解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 R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是lnc RNA发挥生理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中,我们通过托普霉素(tobramycin)亲和纯化的方法结合定量质谱分析的检测方法,以高效筛选细胞内的lnc RNA相互作用蛋白。我们利用该方法发现140个潜在的lnc RNA HULC(highly-upregulated in liver cancer)相互作用蛋白,并构建了HULC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这些相互作用蛋白根据生物功能可以分为7群,包括代谢、细胞黏附、病毒应答、RNA进程、囊泡运输、转录调控和DNA修复,揭示了HULC在不同生物进程中的潜在作用。质谱结果显示HULC可能与一些糖酵解通路的酶有相互作用,包括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 A,LDHA)和丙酮酸激酶同工酶M2(pyruvate kinase M2,PKM2),这提示我们HULC可能参与调控糖代谢。LDHA和PKM2在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中发挥重要作用。接下来,我们利用体外RNA pull-down、RNA免疫共沉淀(RIP)、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等方法验证HULC与LDHA、PKM2有直接的结合,并利用Biacore系统测定HULC与LDHA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2.898×10-8 M,HULC与PKM2结合的平衡解离常数KD为2.045×10-7 M。同时我们还发现HULC影响乳酸脱氢酶和丙酮酸激酶的酶活性,并且LDHA和PKM2的磷酸化水平与细胞中HULC表达量有关。进一步阐释HULC调控LDHA和PKM2的分子机制,我们发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型(FGFR1)影响LDHA、PKM2的磷酸化,RIP结果显示FGFR1与HULC结合,并且FGFR1抑制剂PD166866能抑制HULC过表达引起的LDHA和PKM2的磷酸化水平的升高。通过体外纯化的RNA pull-down、his-tag pull-down、RNA FISH结合免疫荧光、膜蛋白提取等方法分析FGFR1、HULC、LDHA和PKM2的膜定位,发现HULC可能作为一个衔接分子,促进FGFR1与LDHA、PKM2的结合,进而使FGFR1作用的LDHA和PKM2的磷酸化水平升高。生化实验结果显示HULC影响肝癌细胞的葡萄糖摄取、乳酸生成、氧消耗率(OCR)、胞外酸化率(ECAR)、Acetyl-Co A的浓度等,说明HULC调控肝癌细胞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进程。在细胞水平我们通过CCK-8、生长曲线实验研究HULC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我们分别利用糖酵解抑制剂2-DG和ATP合成酶抑制剂oligomycin干扰细胞的两种不同的能量代谢状态,并对比HULC不同表达量的细胞增殖情况,从而研究HULC如何通过糖酵解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实验结果显示2-DG和oligomycin均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但HULC表达量高的细胞对糖酵解抑制剂2-DG更敏感,而HULC表达量低的细胞对ATP合成酶抑制剂oligomycin更敏感,说明HULC可能通过平衡糖酵解和氧化磷酸化的水平来调控肝癌细胞的增殖。小鼠实验显示HULC过表达促进体内肝癌细胞的生长并促进乳酸的生成。综上所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研究细胞内lnc RNA相互作用蛋白的简便方法,并阐述了HULC通过调控糖酵解关键酶活性、肿瘤细胞糖酵解水平,从而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作为全球范围内男性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增殖和转移的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而“肿瘤微环境”(Tumour microenvironment,TME)已经被认为在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Yes-相关蛋白1(Yes-associated protein 1,YAP1)蛋白在前列腺TME中的作用及机制。具体为前列
目的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造成器官纤维化的主要原因,也是大多数白内障的常见发病机制。白内障是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地恢复白内障患者的视力,但后发性白内障(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等术后并发症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严重影响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2’,3’-环核苷酸
目的:尿道致病性大肠杆菌(U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UPEC)是尿道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UTIs)的主要致病因素,UPEC引起的UTIs能导致膀胱炎、前列腺炎以及肾盂肾炎。有研究表明,UTIs与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是,UPEC引起的UTIs参与BC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目的:1、研究雌激素受体共激活因子3(steroid receptor coactivator-3,SRC-3)在多发性骨髓瘤产生硼替佐米耐药性过程中的作用。2、解析SRC-3在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性中蛋白质修饰和相分离的调控机制。3、验证SRC-3特异性抑制剂SI-2逆转多发性骨髓瘤耐药性的作用和机制方法和结果:1、在以硼替佐米为主治疗方案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SRC-3的表达量水平与临床治疗效果呈
目的:探究雄激素受体剪切变异体7(AR-V7)可变剪切的分子调控机制,以及剪切过程中长链非编码RNA(lnc RNA)的作用,通过干扰剪切过程,抑制AR-V7产生,从而延缓AR-V7介导的雄激素依赖性前列腺癌进展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即血清睾酮达去势水平(小于50ng/d L或者小于1.7nmol/L)的进展性前列腺癌,恢复AR-V7阳性的CRPC对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和雄激素受体靶
这次全国村镇建设工作会议是经国务院批准召开的,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村镇建设改革与发展的经验,部署世纪之交的村镇建设工作。希望大家献计献策,集中精力,开好这次会议。后面,宝江同志将代表部党组作工作报告,对村镇建设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下面,我重点讲三个问题。
期刊
复制压力是内源性DNA损伤的主要来源。若复制压力不能有效缓解,停滞的复制叉可能崩溃产生DNA双链断裂,严重威胁基因组的完整性,导致突变累积,引起细胞衰老或者癌变。与正常细胞不同,携带活化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有缺陷的肿瘤细胞通常会伴随高水平的复制压力。这一内在特征导致肿瘤细胞对复制压力应答的依赖性增强,使该信号通路成为治疗肿瘤的重要靶点。无论是复制叉停滞、崩溃还是DNA断裂后的末端剪切过程,都会生成被R
目的:肝门部胆管癌(hilar cholangiocarcinoma,HC)位置特殊,根治性切除术是唯一可能治愈手段,而术前评估肝脏功能、对病理分化程度的预判十分必要。目前借助影像检查对于HC手术患者术后远期预测少见报道,常用的肝功能评价方式对于HC有一定缺陷。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此次纳入影像因素回顾性分析HC根治手术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利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
研究背景和目的无限制的增殖、血管新生以及基因组不稳定是肿瘤细胞最典型的特点,肿瘤细胞经历许多代谢改变以适应加快的增殖速率和营养物质消耗,但代谢重编程使肿瘤细胞处于较高水平的活性氧环境中,为防止肿瘤细胞因活性氧过度堆积引起死亡,肿瘤细胞需要重编程还原当量稳态的代谢过程,并以此来保证细胞内有足够的谷胱甘肽等还原性物质及时清理致死的活性氧。磷酸戊糖途径是细胞内重要戊糖代谢途径,交通糖和核苷酸间的代谢,为
目的肿瘤细胞能在乏氧微环境中生存并维持不断增殖,其内的代谢结构势必发生重编程。如果能有效阻断乏氧相关代谢途径或可抑制肿瘤生长,但是对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我们希望通过探索肿瘤细胞在乏氧和线粒体功能障碍时发生的代谢重编程,揭示其最根本的机制,并试图通过阻断相关代谢途径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并为今后的肿瘤代谢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1.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的代谢组学分析,研究不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