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结合梁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nux_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交通安全性及舒适性的要求日益强烈,交通线路跨越的地形也越来越复杂,而桥梁作为公路跨越障碍的主要构造物,为了适应地形的要求,各种各样的桥型也被建造起来,同时由于近年地震发生次数的频繁和地震强度的增强,地震及其造成的灾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随计算机在桥梁工程上的使用及自身计算能力的提高,桥梁的建造技术和受力原理也更易为人们所掌握。斜拉桥作为一种常见的现代桥梁,由于其较大的跨越能力和优美的外形,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保证该类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依托陕西省韩城市的在建禹门口黄河大桥工程项目,借助专业桥梁分析软件CsiBridge建立全桥的模型,考虑桩基-土的相互作用,分析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主要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如下:  1、调查了桥址附近的历史地震记录,根据桩基的钻孔试验数据和桥梁主塔处的地层分布情况,确立了土层的振动计算参数。  2、建立了塔底固接模型和带有桩基的模型,进行了两种模型动力特性的比较;在此基础上,考虑了设计上考虑桩基作用的三种分析方法,即:常数“m”法、分层土“m”法和考虑土层液化,建立了四种模型。  3、根据桥址地质实际情况,确定了E1、E2地震的反应谱曲线,并分别设定了竖向+纵向、横向+竖向两种工况的地震组合作用方式,对四种模型进行了主塔、桩基、全截面主梁的谱分析,分析不同的地震组合方式对桥梁结构各部位的反应;进而分析了四种不同方法之间在地震作用下的差异。  4、通过PEER网站,根据规范反应谱,选定了三条地震时程记录波,每条波选择竖向+纵向、竖向+横向两种组合方式对四种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各模型在各时程曲线下的反应,分析地震波的选取对桥梁结构各部件反应造成的差异;次而分析了各模型之间的反应差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两种地震分析方法的结果比较,得出,对于桥梁结构的不同构件,两种分析方法结果的大小关系不是恒定的。
其他文献
由于钢材轻质、高强,具有良好的延性和抗冲击荷载的能力,钢结构成为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结构的主要结构形式之一。高层钢结构与单层或多层结构不同,突出表现在:侧向荷载起控制作用,重
9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城镇住房制度的持续改革,住宅建设在1996年被政府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是我国近年来桥梁发展史上的一种新颖结构,具有自重轻、承载大、抗变形能力强的优点,在现代桥梁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随着跨径的增大,其施工难度也逐渐增大
传统的钢结构设计中,通常将钢结构节点连接视为完全刚接或理想铰接,这样简化了分析计算。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表明,钢框架梁柱节点的连接性能总是介于理想的刚接和铰接之间,呈
本文总结和分析了传统的抑屈曲耗能支撑的受力特点和工作机理。在吸收了传统抑屈曲耗能支撑优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软钢耗能支撑阻尼器,并对所设计的软钢耗能支撑阻尼器
学位
采用焊接刚性节点的钢框架因节点延性较差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而半刚接钢框架因节点具有较强的耗能能力可以抵抗一定的地震荷载,同时还可以减少斜撑的数量及节点用钢量,这使得半刚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能否实现预期的破坏模式至关重要。我国规范基于小震内力进行“强柱弱梁”承载力级差调整以引导RC框架结构出现梁铰为主的梁柱铰混合机制,但强震下结
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研究手段,对新型大跨度空间杂交结构-开合结构的分类、受力特征、动力相互作用、减震控制等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深入研究,并结合仿真实际工程和算例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