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质对番茄生长、生理代谢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efer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番茄(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在设施蔬菜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开展光质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对设施光环境调控和番茄优质高产栽培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论文采用不同颜色LED,研究了光质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及碳氮代谢,果实产量品质及糖代谢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与白光相比,红光显著促进幼苗株高、茎粗增长,但根系生长受阻,根系活力下降,壮苗指数降低;紫光下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红蓝组合光(3:1)下幼苗生长健壮,壮苗指数最大。2.与白光相比,紫光降低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RuBP羧化酶活性和碳水化合物含量;红蓝组合光(3:1)显著提高Pn和RuBP羧化酶活性,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不同光质均提高蔗糖合成酶(SS)活性,以红蓝组合光(3:1)下最高;红光下酸性转化酶(AI)活性最高,蓝光下最低;红、蓝、紫光均降低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红光降低叶片全氮含量及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谷氨酸合成酶(GOGAT)活性;紫光、蓝光、红蓝组合光(3:1)显著提高GS、GOGAT活性及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3.与白光相比,红蓝组合光(1:1)、蓝光下番茄开花时间提前;红蓝组合光(1:1)提高果实可溶性糖、番茄红素含量,蓝光则提高Vc、蛋白质含量;红蓝组合光(1:1)下番茄产量高于红光和蓝光,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蓝光下产量最低。4.番茄果实发育过程中,酸性转化酶(AI)、中性转化酶(NI)活性逐渐增强,蔗糖合成酶(SS)活性逐渐减弱,淀粉含量逐渐降低,葡萄糖、果糖含量逐渐升高。幼果期,白光下果实SPS、SS活性最强,促进蔗糖、果糖、葡萄糖合成与积累;蓝光提高转色期果实的AI和NI活性,增加果糖、葡萄糖含量;红光、红蓝组合光(1:1)提高成熟期果实的AI和NI活性,增加果糖、葡萄糖含量,且红蓝组合光(1:1)下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红光。
其他文献
介绍一种利用图象处理方法对彩色地图进行识别,从而自动建立地图数据库的方法。首先用分色法对地图中的道路进行识别和抽取,再利用一种新的去噪算法进行去噪,然后进行城市识别和
以建立于1979年的黄土旱塬黑垆土长期肥料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小麦、玉米一年一熟轮作条件下旱地作物产量变化及土壤有机碳库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期限内降水量趋势性减少
该试验主要采用现场实地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结合双环入渗测定以及天然降雨条件下的径流小区观测等手段,对河沟流域各类型下垫面水分入渗规律及特处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地研究.
以草甸棕壤稻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磷素分级方法研究持续6年施用不同磷肥对稻田土壤磷库组成、磷素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土壤磷素吸附特征、磷酸酶活性变化,结合水稻产量特征明确最有
将美育同德育、智育、 体育一起写进了我们党的 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解决 了长期以来大家关注的美 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问题。 但目前大学美育仍没有得 到足够重视,特别是美术 教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人性问题历来是中国哲学史上争论的焦点.先秦时孟子主张“性善”论;告子主张“生之谓性,性无善恶”论;荀子提出“性恶”论;宋代关学代表张载则强调“天人一气”,他认为人以天
针对地理信息系统对于满足土地详查图件的特殊要求,该文论述了-从底层开发的成图子系统.此系统不仅实现了图素颜色与属性信息的关联,而且实现了图素符号与属性信息的关联,从
在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山西、天津三地,选取了分别始建于1986、1992、1997和1979年的四个长期定位试验点。研究长期肥料施用、保护性耕作等农田管理措施如何影响土壤有机碳(S
本文利用CFD技术对煤粉锅炉送粉系统内的煤粉—空气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了建模和计算,得到了不同密度、不同粒径的煤粉颗粒在送粉管道内运行轨迹.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对比可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