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功能的失调与调适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5次 | 上传用户:liu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教育功能问题既是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更是意义重大的实践问题。在每一个重大改革时期或历史转型时期,都会引起新的争论和审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社会转型而引发的巨大变革,高等教育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也引发了高等教育系统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甚至造成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信任危机。这些问题和危机本质上是因为高等教育没能有效地肩负起应有的历史使命,在功能上出现了偏离、遮敝和萎缩等失调现象。矛盾的解决既需要实践改革,同样也需要理论反思。因此,加强高等教育功能研究,深入剖析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现象与根源,探寻功能调适的合理路径,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紧紧围绕“高等教育功能失调与调适”这一主题,沿着“理论探讨——历史回顾——发展趋势——失调考察——优化调适”这一研究思路展开,除导论外,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相关理论探讨,由第二章构成。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功能研究中,还存在着对功能与职能的混淆与误解,由此导致了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和研究范围的不一致性。因此,本章首先对研究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着重区分了高等教育功能与高等学校职能的区别与联系。本文认为,从静态来看,高等教育功能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系统与社会之间以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客观能力和产生的效果,具有自致性和客观性,其拓展是人们认识水平不断深化的结果。而高等学校职能是指社会赋予高等学校的职责,具有外赋性和主观性,其拓展是人们认同和赋权扩大的结果。高等教育功能是高等学校存在的内在依据,是高等学校职能的逻辑起点及基础。高等学校职能是高等教育功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和存在状态,是高等教育功能制度化的结果。具体而言,高等学校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为社会服务,而高等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如个体的社会化、个性化功能)、社会部分功能(如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社会整体功能(如社会选拔、社会流动、社会分层等)。其次概述了系统理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教育病理学及其对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启示。然后探讨了高等教育功能研究的逻辑起点,认为人、文化(知识)和社会是构成高等教育功能的三重主体。从动态来看,在不同主体的功能期待下,高等教育采取不同的功能取向和功能行动,最后达致不同的功能结果,并且这一功能实现过程受到个人的需求意向、知识进化与演变、社会发展与需求、政府意识与责任、高教基础与资源等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因此高等教育功能研究应采取“实现过程——影响因素”的分析模式。而在高等教育功能实现与主体期待之间始终存在着失调与调适的张力运动,并且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高等教育功能失调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形式,进行调适的方法和程度也不同,社会变迁速度越快、性质越彻底,高等教育功能出现失调的可能性就越大,需要进行调适的力度就越强,范围也越广。第二部分是对高等教育功能失调与演变的历史考察,由第三章构成。首先,依据高等教育时间演变的“自然次序”和中心转换的“历史次序”,我国高等教育可分为传统高等教育时期、现代高等教育初建与分化时期、高等教育改造与整合时期、高等教育恢复与发展时期等四个时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功能在功能取向、功能行动和功能结果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高等教育功能变迁是高等教育随社会发展不断调适的结果,其中失调与调适相伴而行,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外部因素影响较大,政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然后,通过对17~18世纪欧洲传统高等教育、20世纪30~40年代日德高等教育、20世纪60~7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和20世纪70~80年代前苏联高等教育的衰退与危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危机源于功能的失调,遵循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避免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的前提,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必须正确处理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关系,必须保障高等教育的相对独立与学术自由。面对知识经济、社会转型等外部挑战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终身化、网络化等内部变化,高等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适,实现功能取向的平衡与综合、功能行动的丰富与增效、功能结果的强化与拓展。第三部分是对高等教育功能失调与调适的现实考察,由第四章和第五章构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功能上出现了全面的失调现象,在功能取向上表现为社会取向过重、文化取向萎缩和育人取向弱化,在功能行动上表现为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行为的偏差与失效,在功能结果上表现为重社会功能、轻个体功能;在社会功能中又重社会整合,轻合理分化;重社会适应,轻社会引领;重政治、经济功能,轻文化、科技功能。高等教育功能失调会给社会各界带来危害:在高教领域将导致忽视学生成长、育人质量下降,缺乏独立意识、批判精神散失,进而因整体形象坍塌引发发展危机;在学术界会导致道德滑坡、学术失范和环境恶化;在社会领域则造成功利思想泛滥、人文精神失落,机会分配不均、社会流动受阻,同时因发展动力不足而导致前进水平受限。功能失调的根源在于社会环境中政治体制、经济环境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制约,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缺陷,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在观念、结构等方面的不足。针对当前情况,本文认为应该从社会、政府和高等教育三者入手进行功能调适,即调节社会需求,扩大社会参与;协调政府与高等学校的关系,进行合理分权、健全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从观念、行动、资源、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大高教系统自身建设,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功能的优化与调适。教育是人类最美好的希望,本文期望通过对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功能失调现象的研究,使人们能够在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前进历程中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和审视,帮助高等教育回归本质,担负起自身的历史使命,真正成为社会的中心。
其他文献
文化,作为人的生存方式的“类”形式的体现,具有整合性、功能性、符号性等特征。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样式的艺术包孕着文化的全部基因。因而艺术创造活动在创作动机及创造进程、
利用菠萝自身的蛋白酶水解脱脂乳粉中的蛋白质,研究菠萝牛奶比例、温度、pH、时间等水解因素以及多肽饮料配方工艺。通过水解条件优化响应面试验设计得到最佳水解条件为菠萝
介绍了常用的柴油机状态监测技术,阐述了船舶柴油机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实现了基于多状态参数的柴油机综合监测与故障诊断,对提高船舶柴油机可靠性、保
目的:比较髓内钉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0例胫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两
基于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理论的探讨,并依据现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方法,设计了基于企业过程的技术创新能力测度方法。
一般认为,客家语言和礼俗的形成是客家民系最终形成的标志.但首先穷究客家源流的清进士、惠州丰湖书院山长徐旭曾的《丰湖杂记》,就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客家语言和礼俗是继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及组织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metalloproteinase,TIMP)-1在老年犬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心房肌组织中表达变
介绍了深空测控系统中VLBI数据记录回放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且详细研究了DBBC滤波器组算法和高速大容量持续硬盘存储技术。系统依靠高性能的软件无线电平台,综合了VLBI基带转换
高中生物是中学生从宏观认识到微观认识的一个重要枢纽,高中生物相对抽象和系统,因此要中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可以借助微课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对高中生物课程有更加直观
<正>张学樑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荣获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美声唱法金奖、第二届Yang SooHwa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等国内外大奖,多次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