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软件企业隐性知识转化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lgq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成为各种生产要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软件企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是其重要资源,同时也是企业竞争力的基础。知识中90%的是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隐性知识不易编码化,不易被模仿的特性,使隐性知识成为企业异质性的根源,隐性知识管理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 隐性知识支撑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及可持续性。企业现有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创新能力,显性知识决定了现有资源组合、配置、开发及利用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持续还要靠隐性知识来支持。根据野中郁次郎的SEEI模型,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是实现知识创新的一个重要过程。因此,研究软件企业隐性知识转化,进而实现软件企业的知识创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软件企业人员流动过快,知识员工的离职会带来企业知识的流失,为了将员工个人的知识转化为企业知识,以防止员工离职的损失,研究软件企业隐性知识的转化同样是必要的。 本文首先从隐性知识的内涵、特征、转化模型以及转化影响因素四个方面对现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本文归纳总结了隐性知识的内涵特征,隐性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企业隐性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基于心理契约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以及基于知识主体的隐性知识转化模型等五种隐性知识转化模型。在对隐性知识转化影响因素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影响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结构图。 其次,本文在分析我国软件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软件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次,以CMM2级框架作为研究软件过程知识流的理论框架,分析了CMM2级五个关键过程域所涉及的知识流动及转化影响因素。最终从个人、团队、企业、企业外部四个层次总结了影响隐性知识转化的因素。 然后应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的影响因素,得到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基本影响因素。以此为指导,结合企业知识流动与转化模型,分析了软件企业隐性知识转化方式,并进一步提出了软件过程五个关键过程域的隐性知识转化路径。 论文最后从技术层次、企业文化、激励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克服影响因素,促进隐性知识转化的方法。
其他文献
之一:情商原始股  父亲这个词语,在沈从文的印象里比较模糊。他的教育,也多是母亲授予的。在自传里,沈从文确也是这样写的:“我母亲极小就认字读书,懂医方,会照相。舅父是个有新头脑的人物,本县第一个照相馆是那舅父办的,第一个邮政局也是舅父办的。我等兄弟姊妹的初步教育,便全是在这个瘦小、机警、富于胆气与常识的母亲担负的。”  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是个有故事的人。大概是家庭氛围的缘故。他常有做一个英雄的冲
EPC总承包模式由于满足了业主对工程项目服务需求的综合性和集成性要求,简化了业主的各项管理工作,凭借其降低运行成本,缩短建设周期、保证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等方面的突出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