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一轮又一轮的推进,校本培训作为一种在职教师的培训方法,近几年来一直是学校关注和讨论的热点,新的校本培训的理念和模式在实践中不断地生成。2013年8月,上海市教委出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意见》。在此背景之下,如何基于课程标准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成为上海市大多数中小学面临的重要实践问题。本论文的研究以课程标准为基准,以课堂观察为载体,通过行动研究、访谈、问卷等研究方法,深入分析S小学校本培训的工作体系和运行规律,总结提炼出具有S小学特色的“课程化整体设计——系列化递进运行——学科化多元评价——动态化反馈保障”校本培训机制。而这一培训机制的循环运行综合了制度保障、学术引领和文化渗透多角度的效能,既有利于教师专业化成长,又有利于学校研修文化的形成,因此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校本培训的机制研究提供可借鉴的依据。本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缘起、背景,国内外研究进展,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问题及研究方法,并介绍了研究的思路和框架。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四个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堂观察”、“校本培训”、“培训机制”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本论文中的“课程标准”是指2004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市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与传统的听评课不同,课堂观察是一项专业活动,开展课堂观察校本培训对改进学生的课堂学习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本论文中的“培训机制”是指开展培训的工作体系和实施过程中的运行模式和规律。本论文第三章重点论述了“课程化整体设计——系列化递进运行——学科化多元评价——动态化反馈保障”的校本培训机制。“课程化整体设计”部分论述了S学校课堂观察校本培训以课程化的理念在培训的准备阶段整体设计培训流程、确立层级组织架构并制定科学管理制度,使培训的实施有序可依、有章可循,从而增进校本培训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了促进各级各类教师在课堂观察校本培训中落实课程标准,在聚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研究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系列化递进运行”部分论述了校本培训“内化课标——与‘基本功大赛’相结合”;“分层分类——与‘四课制’相结合”;“以赛促训——与‘教学大奖赛’相结合”;“连环推进——与‘连环推进式组本培训’相结合”的四种运行模式。而“学科化多元评价”部分论述了S学校的校本培训评价方式是立足于“促进培训的评价”。所谓促进培训,实际上意味着关注教师在达成预定培训目标的过程中的进步。主要包含“专家点评、骨干点评、自评互评”三方面,以各学科课标为基准,从多元化角度将评价融入课堂观察培训过程中,用评价促进教师培训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动态化反馈保障”部分论述了以教师问卷了解阶段培训实效和以教师访谈提升培训机制效能的两方面反馈保障措施。本论文第四章对策与建议部分针对课堂观察校本培训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凸显课堂观察目的在培训机制中在的体现和加强各培训模式之间的关联性与一致性两方面对校本培训机制的完善提出建议。本论文第五章结论与展望部分论述了通过课堂观察校本培训形成了S学校基于课标的课堂观察框架和量表集,其培训机制在促进教师落实“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能力的提升、科研能力与反思能力提升以及形成关注实证性和科学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校本培训文化方面产生了可喜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