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纪之交,面对世界性的课程改革趋势,我国台湾社会各界也开始关注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在经过多年的研究与规划后,台湾“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具有课程改革纲领性质的“国民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总纲”。这次改革强调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中心,放弃学科本位的课程设计模式,并依据各学科知识内容的相关性,将其统整成语文、健康与体育、社会、艺术与人文、数学、自然与科技及综合活动七个学习领域。其中社会学习领域由以往的“地理”、“历史”及“公民与道德”三科合并统整而成,主要向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这种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面向未来,更着眼于现在,凸显了以学生为本,培养“带着走的能力”的特点。在内地,由于基础教育长期以来重理轻文,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致使关于综合社会科课程的研究一直受到冷落。理论滞后使得社会科课程改革失去重心。2001年,国家颁布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社会科课程的研究开始逐步兴起。当前,由于课程实践的现实对理论研究提出了强烈的诉求,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以公民教育为教育主旨的社会科课程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以使社会科课程在当下这样一个社会转型期能不负众望地担负起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各种公民能力的重任。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绍、分析相关概念的基础上,阐述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改革的缘起与改革概况,以把握台湾社会科课程架构的演进以及课程统整设计的意义;第二部分对能力本位理念下的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其课程设计的主要特色;第三部分在分析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内地社会科课程架构的现状考察,深入分析其社会科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台湾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所带给我们的借鉴与启示。当前,内地的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新课程改革正在扎实稳健地推进,本研究正是在此种背景之下,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学习领域课程设计的分析与对比,希望对内地正在进行的教育领域的相关改革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