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音乐文化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按信史推断已存在4000多年。满族先民千百年来在中国东北地区从事劳动生产,创造出了满族民歌,其中劳动号子是满族民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记录着满族人的日常生活情趣,表现了满族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满族是起源于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其居地森林茂密,江河纵横,有丰富的林业和渔业资源,民间素有“棒打狍子瓢舀鱼”之说,满族先民打渔狩猎、生产劳作中的真实反映就是劳动号子。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文化也由群众劳动产生,民间歌曲同样起源于劳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满族先民伴随着生活中最为基础的生产劳作的实践活动,创作出属于本民族的音乐,唱出了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即劳动号子。在满族文化中,劳动号子的地位举足轻重。从这个角度上看,劳动号子是满族民歌文化中的根源和基础。 论文共分为六章论述,第一章绪论,分析此次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满族民歌劳动号子,主要介绍满族文化概况及民歌与劳动号子;第三章满族劳动号子的音乐结构与艺术特征,主要详细分析满族劳动号子的音乐结构与艺术特征;第四章满族劳动号子《跑南海》的历史渊源与形貌分析,主要分析其形貌变化、思想内容、濒危的原因;第五章满族劳动号子的研究价值,主要研究其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第六章总结满族民歌劳动号子的特点及其发展。 本论文对满族民歌《跑南海》变化形貌进行深层分析,挖掘它的发展脉络及形体特征、审美特征、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唱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满族劳动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