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民歌劳动号子研究--以《跑南海》为中心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rdontang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满族音乐文化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极具特色的少数民族音乐,按信史推断已存在4000多年。满族先民千百年来在中国东北地区从事劳动生产,创造出了满族民歌,其中劳动号子是满族民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记录着满族人的日常生活情趣,表现了满族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是满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满族是起源于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其居地森林茂密,江河纵横,有丰富的林业和渔业资源,民间素有“棒打狍子瓢舀鱼”之说,满族先民打渔狩猎、生产劳作中的真实反映就是劳动号子。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文化也由群众劳动产生,民间歌曲同样起源于劳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满族先民伴随着生活中最为基础的生产劳作的实践活动,创作出属于本民族的音乐,唱出了最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歌曲,即劳动号子。在满族文化中,劳动号子的地位举足轻重。从这个角度上看,劳动号子是满族民歌文化中的根源和基础。  论文共分为六章论述,第一章绪论,分析此次研究背景、目的、意义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满族民歌劳动号子,主要介绍满族文化概况及民歌与劳动号子;第三章满族劳动号子的音乐结构与艺术特征,主要详细分析满族劳动号子的音乐结构与艺术特征;第四章满族劳动号子《跑南海》的历史渊源与形貌分析,主要分析其形貌变化、思想内容、濒危的原因;第五章满族劳动号子的研究价值,主要研究其审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第六章总结满族民歌劳动号子的特点及其发展。  本论文对满族民歌《跑南海》变化形貌进行深层分析,挖掘它的发展脉络及形体特征、审美特征、文化价值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音乐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唱这首具有代表性的满族劳动号子。
其他文献
在一般侵权损害赔偿案件中,能够获得精神损害赔偿的主体仅限于加害行为直接指向的对象,即直接受害人。但现实生活中,加害人对直接受害人实施的侵权行为往往波及到与之相关的
学位
在我们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面临着来自自然界和自身的各种风险,前者如洪水、冰雹、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后者如盗窃、凶杀、疾病、意外伤害等不幸事件。上述灾
本文是对自2009年以来斐济外交政策变化的研究,探讨了斐济政府如何寻求一种全新的、渐进的外交政策,即“向北看”战略,这一战略是建立在斐济参与全球事务,逐渐形成稳固的国际关系
欺诈性抚养引起的民事诉讼在司法实务中屡见不鲜,欺诈性抚养行为从进入人们的视线,就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讨论。然而针对性的法律依据少之甚少,这就致使司法案件因立法疏漏无
20世纪下半期,世界各国在经历了战后快速的经济发展后,面临的环境压力日益增大。绿色运动就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首先在西欧发达国家兴起的以保护生态坏境、扩大民主、反对战
故意杀人罪作为侵犯公民最重要的人身权利——生命权的犯罪,是死刑研究的典型样本。本文以限制故意杀人罪的死刑适用为研究目的,在对国内外关于故意杀人罪限制死刑的立法与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