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学困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的角度出发,选取输入假说、信息加工理论和输出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同时以Lewis(1993)的教学模式为依据,在高三一轮复习中通过跨单元整合相关话题,进行一系列以话题为基础的关联性强、实践性高的词块复习教学,并把整个复习过程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增强词块意识”“内化巩固词块”“监督背诵词块”和“加工输出词块”,通过大量的话题词块的输入内化,形成新旧知识的紧密联系,构建基于话题的词块的长期记忆网络。同时,进行大量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巩固、加深学困生对词块的内化吸收,为后续的写作的高效输出做好铺设。基于话题的词块复习之后,对学困生进行“词块——段落——篇章”的三步写作教学。本研究采用课堂观察法、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所执教的高三年级两个平行班展开实验,确定符合条件的英语成绩相当的两个班各10名学困生作为控制、实验对象进行个案研究,其中,实验班开展基于话题的词块复习教学,控制班采用传统的词汇复习教学,以期探究基于词块的教学对高三学困生英语写作成绩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学困生运用词块写作的现状是什么?2.基于词块的写作教学对学困生的写作成绩有什么影响?3.基于词块的写作教学对学困生的写作态度和兴趣有什么影响?通过Excel和SPSS 27.0统计软件的数据分析结合访谈结果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学困生运用词块写作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自我效能感、写作焦虑、写作策略、内在价值、词块意识”五个维度上的表现都不如普通学生。具体表现为:(1)学困生自我效能感低,缺乏写作兴趣,并且对之后是否能提高写作成绩方面信心不足。(2)学困生由于意志力薄弱而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抗压能力弱,没有始终肯定学习的价值,学习热情不稳定,无法一直坚持完成写作等学习活动或任务。(3)学困生本身作为一个基础薄弱、作文能力差的群体,对写作存在一种畏惧心理,面对写作,又无能为力、束手无策,因此写作焦虑严重。(4)学困生缺乏良好的写作策略,比如审题不清导致偏题、不能准确了解写作要点和规范、不会将所学的新词块运用于写作中、篇章中缺少作为过渡语的衔接词、缺乏交际策略等。(5)学困生的词块意识在五个维度中相对较强,但是他们的写作分数依然不高,说明学困生只是死记硬背,并不能理解词块或灵活运用词块,也很难按时复习词块,容易造成背了又忘的现象。第二,通过前测和后测写作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实验班的学困生写作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基于话题词块的四阶段的写作教学——“增强词块意识”“内化巩固词块”“监督背诵词块”和“加工输出词块”及“词块——段落——篇章”的三步写作指导初见效果,对学困生的英语写作产生积极影响且效果显著。因此,词块作为兼具词汇和语法功能的形式,可以将词块教学作为写作教学的突破口。掌握英语语言中的词块,能够获得更接近英语本族语者的表达能力,使语言写作和产出更地道、更准确、更流利。同时,本研究通过把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信息加工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学困生运用词块来写作的过程进行分析,证实了输入假说、输出假说和信息加工理论应用于这一过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第三,实验后,学困生的英语写作的兴趣和态度都有了积极的转变。学困生对写作不再有抵触、抗拒心理,经过大量的词块积累内化和一些写作策略的掌握后,他们发现写作其实挺简单的,从而找回了学习英语的信心。有了写作中成功的经验,学困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都提升了,也找到了英语写作及学习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将难度大的任务分解成可完成的小目标,降低难度,更容易坚持下去。每个学困生内心都有想学好的趋向和愿望,只是缺乏坚持下去的意志力、行动起来的内驱力以及一定的策略指导,因此帮助学困生将进步归因为努力,让他们认识到付出努力是有效果的,以此来激发他们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学困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