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转型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现有产业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推动力,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改变绩效下滑的局面,试图通过业务转型来提高企业绩效,开拓新产业以期望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转型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转型战略的制定与执行对转型绩效起决定性的作用。管理者,作为制定战略规划的决策者,其决策直接关乎到企业后续的经营管理。但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并非是完全理性的“经济人”,由于受到个人、环境、心理等的影响,其存在认知偏差,会过高的估计自己的判断,低估外界因素,那么转型战略势必会受到管理者认知偏差的影响。因此,把人的非理性因素纳入企业转型中,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视角来解释我国转型企业转型绩效异化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以我国2010-2015年之间已经完成转型的上证 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转型战略(转型类型、转型方式)为桥梁,分析了管理者过度自信、转型战略与转型绩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过度自信的管理者更倾向于选择外部并购与行业外转型,而非内部培育与行业内转型;行业内、内部培养方式的转型会使企业短期绩效下降,但长期来看会对企业长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同时,行业外、外部并购方式的转型会对企业短期绩效产生积极影响,但长期来看对企业的市场价值有消极影响;最后,转型战略在过度自信与转型绩效之间起到中介变量的作用。因此,管理者的过度自信在中介变量转型战略的作用下影响转型绩效。 本研究从转型动因、转型实施、转型结果的逻辑顺序把管理者过度自信、转型战略与转型绩效有序的串联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过度自信与企业转型绩效的单一路径;同时,从一个新的视角——过度自信来研究转型绩效,使上市公司从管理者行为和转型战略上分析转型失败的原因提供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