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建筑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thberthirs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针对原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建筑的历史、设计、新民族形式建筑风格比较与修缮工程所进行的分析研究。 原国民政府外交部建筑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著名的案例之一,也是中国近代新民族形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之一。本论文的目的是,对单一的中国近代建筑案例进行档案式总结。在这里,实际的修缮工程成为我们深入了解建筑历史与设计的助手,同时也为日后的近代建筑历史研究与修缮工程提供史实依据。本论文对中国近代建筑历史、建筑风格研究是有益的补充,也对目前南京民国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论文第一章着重总结历史,将建筑产生时的历史背景、设计过程、设计方案选择的原因进行总结。第二章分别从建筑与城市关系、总平面、平面功能、立面构图、空间、中式装饰以及结构构造与材料七个方面对建筑设计进行分析。第三章从新民族形式建筑的产生原因、发展过程出发,进行建筑比较。第四章详细叙述了近代建筑修缮的保护原则、外交部建筑修缮方案与修缮技术,并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长江三峡两岸自古以来座落着众多的城市,它们因江水而生,因江水而盛,江水如纽带般将它们联系起来,使它们同旖旎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随着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滨水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丰富的城市景观和历史文脉价值,是城市中最具魅力和特色的地区,倍受人们欢迎。滨水大型公共建筑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是城市风格和时代特
2006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出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具体部署,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搞好新农村规划和住
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的功能结构不断重组。其中,旧城更新中采用单一经济价值为导向的开发,导致大量的生活性街道被吞噬,城市面貌与生活方式逐渐单一化,多姿的生活情景逐渐消逝,亲切的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和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加快,城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中心区的商业建筑规模变大,出现了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模式。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外先进理念
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从总体上阐述文章的缘起、研究方法、调研路线及文章结构等根本问题。 第二章对中国传统佛道殿阁空间格局形成及演变的相关宗教、思
历史环境的保护与更新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历史建筑及环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集体记忆的载体,也是城市特色与魅力的体现,是人类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资源.二次世界大战后
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其形态一直在发生各种各样的演化。其形态演化的背后,有着千万种理由促使其改变自身的形态。而最本质最基本的驱动力量在于人类
租界,这一代表着屈辱的称谓,伴随着征服者的枪炮进入武汉市。在短短的时间内,列强就在汉口滨江荒芜地带建起了一个现代化的市区,一栋栋和我国传统建筑形式截然不同的公共建筑被建
煤炭城镇是资源型城市中的一种重要类型,煤炭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陕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地之一,煤炭产业深刻地影响到城镇的发展,城镇居住空间的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