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ta及其配体kitlga在尼罗罗非鱼体色形成中的功能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色是动物群体与群体、个体与个体之间识别的最直观的特征,同时它也深刻的影响着生物体的生存和繁衍。影响生物体色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前者主要通过动物本身的一些特殊结构对光线进行折射或散射产生色彩,后者主要通过不同的色素细胞合成不同的色素颗粒的方式产生色彩。目前,已经开展了很多脊椎动物体色形成相关的研究,在人类皮肤病形成、鸟类不同色彩形成和两栖爬行动物变色机制等方面都进行了相关的研究。鱼类体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斑马鱼和青鳉等模式生物,对其他鱼类研究较少。黑色素的合成通路主要包括α-MSH/MC1R信号通路、SCF/c-Kit通路、Wnt通路和内皮素通路。在人类与骆驼中KIT与KITLG是SCF/c-Kit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已有的研究表明该通路对黑色素细胞的分化、迁移、增殖及色素合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KIT功能异常是斑驳病与白癜风的成因之一。真骨鱼类由于其特有的第三轮全基因组复制,kit基因有两个复制,分别为kita与kitb,kitlg基因也拥有两个复制,分别为kitlga与kitlgb。敲降kita或kitlga也会导致斑马鱼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结合表达定位证实kita的配体基因为kitlga而不是kitlgb,突变kita早期会使斑马鱼黑色素细胞大量缺失,但是在晚期会有一定的恢复;突变青鳉kitlga基因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白色素细胞的数量减少,并证实kitlga突变是fm突变体形成的原因;孔雀鱼中对kita的研究显示kita与黑色素细胞增殖分化有关。目前,还未见鱼类不同发育时期kita和kitlga基因的表达变化的研究,在其他鱼类也未见有关kita及其配体突变体的研究,更无kita和kitlga双突变对鱼类体色斑图形成的影响的报道。尼罗罗非鱼是世界性养殖鱼类,拥有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四种色素细胞,且拥有与斑马鱼和青鳉等模式生物不同的黑色竖纹模式,目前还没有黑色素细胞对其体色形成作用和机制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对罗非鱼KIT和KITLG进行了系统演化分析,通过RT-PCR、q RT-PCR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探究了kita与kitlga基因不同时期的表达模式和早期表达定位,再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首次在尼罗罗非鱼中建立了kita与kitlga的单突变系和双突变系,开展对kita与kitlga基因功能的研究,探讨其在罗非鱼体色形成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KIT和配体KITLG在脊椎动物中的演化情况。从尼罗罗非鱼分离了kit和kitlg的复制基因,并通过脊椎动物2R、3R、4R的物种进化分析,探讨它们的系统演化规律。2)分析了kita和kitlga在罗非鱼中的表达模式。q RT-PCR和RT-PCR显示,kita与kitlga基因在早期胚胎中的表达模式相似,二者在去除眼睛的5 daf-10 daf小鱼全胚中的表达呈现出降低的趋势;而在20 dpf、30 dpf、60 dpf、90 dpf和180dpf的皮肤中呈现出升高的表达趋势。对10 dpf的小鱼的整鱼切片荧光原位杂交显示二者皆在骨骼周围和皮肤显示出荧光信号,但是二者的功能又存在部分的不同。因此我们推测kita的配体基因为kitlga但不止是kitlga,kitlga也不仅仅只是通过与kita的结合发挥作用。3)建立了罗非鱼kita和kitlga的单、双突变系并分析了它们在体色形成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尼罗罗非鱼kita第二外显子和kitlga第二外显子处,设计靶点,合成g RNA与Cas9,注射并成功实现kita与kitlga的突变,获得了F0代单突变阳性鱼;再将各自的F0代阳性雄鱼与普通雌鱼交配传代,通过对后代鱼kita、kitlga基因的特异性扩增和测序筛选检测得到F1代单突变阳性鱼;选取F1代各自单突变阳性鱼中发生移码突变或转录提前终止且突变基因型相同的雌雄个体传代,筛选子代得到F2代单突变阳性纯合子。双突变系的建立是通过kita纯合突变雌性与kitlga纯合突变雄性杂交,通过筛选得到双突变的F1代雌、雄个体;通过F1代双突变个体的雌、雄杂交,筛选得到F2代双突变纯合子。目的基因突变体的连续显微观察和拍摄发现kita、kitlga单突变F0代阳性鱼中黑色素细胞数量大量减少,同时伴随不同程度的条纹缺失;在F1代,kita、kitlga单突变及其双突变阳性鱼均无明显表型;F2代中,kita、kitlga纯合突变与双突变体胚胎期黑色素细胞大量减少,并且黑色素母细胞不再向身体中迁移,身体中最初出现的黑色素细胞也不再继续增殖;稚鱼期身体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基本缺失,同时伴随着所有条纹的消失和腹膜黑色素细胞的缺失;成鱼期均出现一定程度的黑色素细胞恢复,皮肤中新形成的黑色素细胞数量稀少且呈均匀分布,不能聚集成竖状条纹,腹膜中始终不存在黑色素细胞,但视网膜色素上皮中的黑色素细胞始终和野生型相似。所以我们认为腹膜中的黑色素细胞对kita和kitlga基因的作用依赖性很强,任一基因功能缺失都会导致腹膜部位黑色素细胞的缺失且不能恢复,但视网膜色素上皮的黑色素发生始终不受kita和kitlga的影响,可能拥有和身体中的黑色素细胞不同的起源。通过对尾鳍和鳞片中的黑色素细胞计数发现,与野生型相比kita突变体尾鳍和鳞片中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减少,但鳞片中的黄色素细胞显著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二者起源于共同的前体细胞所致;kitlga突变体鳞片和尾鳍基本不存在黑色素细胞,表型较kita更为明显,有趣的是,kitlga突变体鳞片中的红色素细胞显著增加、尾鳍中的虹彩细胞疑似也有增加。综上所述,尼罗罗非鱼具有两个kit(kita和kitb)基因和两个kitlg(kitlga和kitlgb)基因。其中kitlga和kita的表达模式与表达定位基本一致,kita/kitlga任一基因功能的缺失都会影响黑色素细胞的增殖能力,使身体黑色素细胞显著减少,但是视网膜色素上皮中的黑色素细胞不受影响;晚期的纯合单突变鱼表现出一定的黑色素细胞数量的恢复;kita突变体在抑制黑色素细胞数量的同时会增加黄色素细胞的数量;kitlga突变对黑色素细胞的表型比kita明显,并且其突变体在抑制黑色素细胞数量的同时还增加了红色素细胞的数量,甚至有可能影响了虹彩细胞的数量,其中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执政理念,正式明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决策。自此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科学开展生态系统评估”是生态保护和修复任务的重要实现途径,自然保护地作为我国生态保护的核心载体,被视为生态系统评估的重点对象。森林公园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重要组分,具有丰富的生态、经济、文化等服务功能,进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来源之一。大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常用于日常饮食。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大豆和饲料原料的蛋白粕的需求急剧增加,但国产大豆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因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结合传统育种的方法,发掘调控大豆氨基酸转运的关键基因,阐明种子中蛋白质合成的机制,将为培育出高质、高产的大豆新品种提
学位
葡萄糖(Glucose,Glc)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能量来源,其代谢过程中产生的NADH,ATP及各种产物对于植物的整个生长周期极为重要,并且它还可以作为一种信号分子,调控植物的各个生理过程。在拟南芥中,己糖激酶1(Hexokinase 1,HXK1)不仅参与糖酵解催化葡萄糖磷酸化成6-磷酸葡萄糖,而且作为葡萄糖感受器感知和接受糖信号。过去的研究通过对大量的拟南芥葡萄糖敏感/不敏感突变体的分析,逐步
学位
植物内生真菌是自然界中真菌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态系统中有重要作用,可能存在或产生与其宿主植物次级代谢物相同或相近的活性物质。柏科植物富含大量的精油、萜类、酚类、黄酮类等多种具有不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崖柏精油及其植物体内也含有多种类似的次级代谢物,其中最关键的萜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也具有某些药理作用,如清热解毒、抗肿消炎等。崖柏为柏科(Cupressaceae)崖柏属(Thuja)常绿
学位
廉政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有效路径,是一体推进“三不腐”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新时代既处于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也置身于充满严峻挑战和考验的“大变局”中,对廉政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期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明确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大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
学位
中华蚊母(Distylium chinense)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蚊母树属(Distylium)常绿灌木,属热带及亚热带树种,根系发达,喜阳耐阴,能够耐受高温高湿、严寒洪涝,被认为是三峡库区消落区和长江支流河岸生态系统防沙固土的优选物种,也是城市及工厂绿化的理想物种。Pb是一种天然存在的有害微量金属元素,易被植物吸收累积,最终会通过食物链威胁到人类健康。钙是参与植物生理过程
学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任务。自然保护区作为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载体。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与修复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缙云山)为森林类型自然保护地,是长江流域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缙云山位于重庆市中心城区,特殊区位决定其同时承担着满足市民休憩娱乐和居民生产生活需求的
学位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量子点在医学、临床和药学,特别是在疾病诊断、成像、药物传递和治疗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和其他纳米材料一样,量子点的潜在毒性也存在一些问题,在临床使用之前必须解决这些问题。以往量子点研究主要集中在含镉量子点。Cd具有高毒性,因此含Cd量子点的应用被受限制,探索开发低毒乃至无毒的量子点成为当前研究热点。Ⅲ-Ⅴ族的磷化铟(In P)量子点相比于传统II-VI族镉基量子点(硫化镉、碲
学位
生物入侵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仅次于生境破坏。入侵植物作为入侵物种中占比最高的类群,数量多、危害大,其中,以菊科入侵植物为首。鬼针草(Bidens pilosa)是典型的菊科恶性杂草,具有较强的生境占领能力、种子萌发率高、表型可塑性强,目前已经泛滥成灾。常用的化学试剂对鬼针草逐渐失去效力,且施加化学除草剂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危害,如何开发新型的生态安全除草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化感物
学位
巫山县位于重庆市的东北部,处三峡库区腹心,素有“渝东北门户”之称,是“大巴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上,该区域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拥有包括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内的多个自然保护地,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该区域气候温润、森林繁茂,植被类型丰富多样,肥厚的凋落物及腐殖质,丰富发达的树木根系,为不同类型的大型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大型真菌为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