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盈利为目的,为公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风尚服务的非商业广告。作为一种新兴语篇,公益广告一般由政府部门或公共事业单位发起制作,旨在向公众传达政府政策、社会公德及正确的生活理念,唤起人们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关于人际意义的系统研究主要基于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提出的语言元功能。作为三大纯理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是指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和动机的功能,主要关注在交际过程中讲话者如何选择语言与听话者建立并保持交际关系,并影响对方态度和行为。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理论框架探讨了中文公益广告语篇人际意义的表达。以来自于中央电视台和互联网的105篇公益广告作为研究语料,从语气、情态和人称系统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人际意义在中文公益广告中的实现方式。
通过对语气系统的研究发现,在中文公益广告中,陈述语气占大多数,说明公益广告主要还是向公众传达必要信息。疑问语气使广告语篇更具互动性,增加了广告发布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另外,祈使语气的大量使用体现了广告发布者的权威身份。通过对情态系统的研究表明,中文公益广告在表达情态词汇的选择上,情态化用词要多于意态化,说明广告发布者更倾向于给予信息而不是给予命令。表示责任的情态词使用频率仅次于表示概率的情态词,并多以否定形式出现,说明广告发布者很多情况下仍以权威自居。在人称系统的选择上,同时指代讲话者和听话者的“我们”的频繁使用有利于促进广告主与读者之间的平等协商关系。第二人称“你”增强了广告的互动性,敬称“您”的使用表达了广告主对受众的尊重,有利于双方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
全文包括七个章节。
第一章为引言,简要介绍了公益广告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析了在人际意义、广告和公益广告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为全文的理论框架,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人际意义及其实现方式的介绍为文章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四、五、六章结合数据统计和具体的实例,分别从语气、情态、人称系统三个方面探究了中文公益广告人际意义的实现。
笫七章是结语,对前文研究结果做了总结,并指出了不足之处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