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晶存储器件的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xuyua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微电子工艺节点的不断推进,基于多晶硅浮栅的传统闪存技术面临着严重的技术难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器件尺寸按等比例微缩化与器件可靠性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为解决这个矛盾,多种新型的非挥发性存储器被提出来,在这当中硅纳米晶存储器以其分立存储的特性,具有擦写速度快、可靠性高、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与传统CMOS工艺完全兼容等优点,是闪存微缩化发展的替代方案之一,也是最接近产业化生产的新一代非挥发性存储器。然而目前硅纳米晶存储器的产业化制作仍然有许多关键的技术难题亟待解决。   本论文首先回顾了非挥发性浮栅存储器的发展历程和闪存在可微缩化发展上所面临的挑战,提出硅纳米晶存储器的产生背景,总结了硅纳米晶存储器件的电荷输运机制以及电学性能指标,并指出产业化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技术难题。   材料制备是硅纳米晶存储器的核心步骤。本论文第二章介绍了硅纳米晶制作的几种常见方法,选用了与传统CMOS工艺线完全兼容的LPCVD生长方式,并采用优化的两步生长法来生长硅纳米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硅纳米晶生长的主要因素(等待时间,生长时间,稀释气体,退火温度)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控制等待时间的必要性。   工艺集成是硅纳米晶存储器制作的关键环节。本论文第三章提出用反射率来在线检测硅纳米晶的形貌,并提出在外围区域去除硅纳米晶的优化工艺步骤,以及如何避免硅纳米晶在存储器件区域被氧化的方案,成功解决了器件制作过程中硅纳米晶的选择性去除和保留问题。   耐久性是衡量硅纳米晶存储器件性能的重要电学指标。针对硅纳米晶存储器件的开启电压在编程/擦除初期快速上升的问题,本论文第四章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验证了隧穿氧化层在高场强下的快速退化是造成硅纳米晶存储器耐久变差的主要原因,并从工艺和电学方面提出了两种解决方案,有效地提高了硅纳米晶存储器的耐久性。   硅纳米晶存储器件替代闪存的重要依据是可以进一步微缩化。本文第五章从硅纳米晶材料、单元面积、器件结构三个方面对硅纳米晶器件的可微缩化进行了系统评估,在此基础上成功制作了超短栅长的分离栅硅纳米晶存储器件,并且验证其具有较好的电学存储性能。   论文最后总结了研究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创新点。  
其他文献
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在环境中广泛分布,并能沿着食物链富集在高等动物体内。人类通过饮食和饮水等摄取的PFOA在血液、肝脏、肺等器官分布,由于其半衰期长的特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我国有74%的耕地土壤缺磷,土壤中95%以上的磷为无效磷,植物很难利用。溶磷菌是一类参与土壤磷循环的重要微生物类群,它们能够将土壤中的难溶
摘要:文本再构是教学发展的趋势,我们每位教师都将从“教书匠”转变为“创造者”,能否顺利地转型,将决定于我们每位教师的态度,决定于我们教师是否积极主动的去研究、探索文本再构,去实践文本再构。下面,笔者就文本再构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文本再构;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076  一、文本再构突显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  何
Cu(In,Ga)Se2(CIGS)薄膜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高、成本低、性能稳定、抗辐射能力强,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太阳电池之一。虽然实验室小面积CIGS太阳电池的最高转换效率已达到2
光网络正在向高速大容量、良好的扩展性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升光网络的容量时,将更加注重光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交换智能化和光电子器件集成化,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
现阶段,用育种的方法将控制良好组培特性的基因转移到优良农艺性状的背景中是克服花培遗传性障碍的有效途径,因而组织培养性状的遗传特性的研究愈来愈受到重视。水稻花药培养在
优质苗木的培育是营造高效人工林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人工造林的成败。檀香(Santalum album L.)作为华南地区成功引种的一种重要珍贵经济树种,它不仅具有较高的经
mats是一个肿瘤抑制基因,是新近发现的Hippo信号通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信号通路同时调控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当该信号通路被破坏时引起组织过度生长,导致果蝇形成肿瘤。因此该基
高频脉冲管制冷机采用线性压缩机驱动,冷指低温端没有运动部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可靠性高、寿命长、振动及电磁干扰小等优点。近年来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发展高效的脉
氮(N)、磷(P)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也是限制温带森林生产力的重要元素。落叶松人工林是中国人工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有研究表明连栽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下降并已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