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历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创造财富的基本源泉,土地利用是人类为获取所需要的产品或服务而进行的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但土地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人口数量多,耕地数量少导致的人地矛盾以及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是我国目前土地资源的主要状况。耕地是土地资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取代的生产要素,也是保障一个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变化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人地矛盾日益尖锐,耕地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必须科学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推进耕地可持续利用。本文以土地供需矛盾突出且定位为都市功能拓展区的重庆市北碚区为研究对象,以覆盖整个北碚区的遥感影像,2000-2012年北碚区土地利用相关数据和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源,采用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较全面的分析了2000-2012年北碚区耕地资源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并结合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探讨了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最后针对北碚区的实际情况,提出几点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的对策建议。本文的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动态、研究内容、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二部分为研究区概况,主要介绍了自然概况、社会概况及2012年北碚区土地利用现状;第三部分着重分析了北碚区耕地资源时空变化特征,包括时序变化、空间分布格局变化、空间形态变化和空间结构变化四个方面;第四部分是对耕地利用动态变化驱动力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第五部分是针对以上分析内容,提出了北碚区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对策;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展望,总结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并指明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2000-2012年间,北碚区耕地总面积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大体上分为稳定期、快速递减期和缓慢递减期三个阶段;同时,人均耕地面积也表现出与总面积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2)北碚区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及耕地相对变化率数值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3)2003年北碚区耕地空间分布形态有序度达到最低,此后耕地形态得到优化,有序度不断改善,最终趋于平稳;且近年来北碚区耕地密度北高南低,东高西低,耕地重心向耕地后备资源充足,人地矛盾较缓和的方向移动。(4)2000-2012年间,北碚区耕地结构类型中旱地占较大比重,水田和旱地的面积都呈现下降态势,但其变化强度和速度又有所不同。其中,2000~2006年间,北碚区各个行政单元各耕地二级地类的数量都呈现出减少态势;各个行政单元的耕地二级地类绝大多数都以无灌溉设施的早地的数量居多,各个行政单元各耕地二级地类所占比重总体波动不大,较平稳,旱地数量的减少占据较大比重。2006~2012年间,各耕地二级地类的数量总体上仍在下降,所占比重起伏较上—研究阶段剧烈,该研究期内变化率数值明显高于上一个研究期,以水田数量变化明显的区域居多,水田数量的减少占据较大比重。(5)影响重庆市北碚区耕地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有政策因素、城市化、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和农业科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