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戏趣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IN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斋志异》既凭着“孤愤之情”“磊落之气”感人,又凭着趣味性、戏剧性引人入胜。其戏趣特质得益于作者的造趣资质和自觉理念。蒲松龄本人善雅谑,他幽默智慧,喜欢以玩笑的方式自我述怀;有着乐观豁达的态度。在面对自身生存困境,以及天灾人祸给百姓生活带来的不幸时,他常借自嘲以自遣,也兼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积极昂扬的心态,借诗文传递正向能量和奋进精神;在日常生活中,他雅好“戏谈”,时常妙语连珠、舌底生莲,显示出颇好“嘲戏之谈”的天赋与资质。不仅如此,他还敢于打破文体之间的鸿沟,有意识地承袭前人“以文为戏”的创作理念,融汇出新;他善于在文赋创作中融入虚构、叙事、写人等元素,大胆悖离了当时经术昌明、文采风流、沉博绝丽的主流文学格调,表现出“远实用而近娱乐”的文学观。在创作实践中,蒲松龄炼成一套特有的戏摹写人、戏谑说理和戏解话语的系统创作手法。他写人技高,既注意巧用修辞,浓墨重彩以“绘形”,又善借白描之笔,追魂摄影以“传神”。他说理有趣,讲伦理不落窠臼、不刻板俗套;讲哲理不佶屈聱牙、晦涩难解。他用语才绝,别出机杼,通过脱化古语、截用韵语、因文生义、褒贬反转和化庄为谐、雅俗互见等方式,给读者带来阅读趣味和鉴赏美感。就文本创构而言,《聊斋志异》对“戏”字多有借助。第一,借文中人之戏言生发故事,展开奇幻叙事。《聊斋》多叙幻叙奇,但这种情节发展必须按照一定的逻辑行事,否则就会显得荒谬可笑。戏言巧妙提供的借力,冲淡了衔接的生硬性。第二,借当事人戏谑之语,增添文章情趣,厚培审美意蕴。《聊斋》中的戏语也常有“调情”的传统功用,甚至可引发一场风流艳遇和绮靡情事。当然,其中也有部分戏语,并没有催生出特定事件,仅起着博人一笑,妙趣解颐的娱乐性功能,这类戏语功用常常在于营造人物交往的温馨氛围和意境美感,以悠然情趣使读者陶然忘情。第三,借人物戏行,营造人景动态交互之美。戏行对于场景趣味的呈现有极大效用,同时又能展现人物的勃然天趣,还能在人与景的交互作用下凸显情境之趣。《聊斋志异》中这种别出心裁的“戏趣”书写尝试,给读者带来了丰厚的审美趣味:巧用戏言使文势曲折又不嫌鹘突,呈现出“翻空造微”的叙事妙趣。若摆脱语言叙事功能的捆绑,小说戏语的美学意蕴则更为多彩。其中诙谐谑语常令人失笑:既有滑稽俚俗之语的逗乐之趣,也有双方交流不同频的错位之趣,还有凸显人物风神的谈吐之趣。而文中的隽妙韵语,则可令人会心一笑:人物有韵语,彰显深厚学养和温柔性情;人物有妙语,逻辑谨严,环环相扣,颇具战国策士之风;人物还有悟语,洞察幽微,耐人寻味。无论是“趣语”亦或“妙语”,多是看似无理而有趣,看似无理实则蕴涵着至情至理,其最终的落脚点都在于“真”。戏语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舒缓了《聊斋志异》的“孤愤之情”,使小说情理妙趣兼具。
其他文献
为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范式改革,以“工程力学与CAE”课程为例,课程知识目标注重在工程实例中引出理论知识,并结合机械后续专业必修课对“工程力学与CAE”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重构。课程能力目标改革侧重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解决工程实践能力,引入了CAE仿真技术提高学生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工程实践问题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以项目-任务为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合理化安排每个单元
“结构力学”在土木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针对“结构力学”课程教学问题,采用“PBL-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学生为中心、问题为导向、教师互动启发式施教的教学方法。从“问题情境”“启发讲授”“互动讨论”和“自学解惑”四个方面构建以问题启发和互动实践为特色的课堂教学,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效改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与探索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期提高课堂教
当前,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使得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必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与趋势。由此,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直播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也就应运而生,虽然教学模式有了很大改进,但也暴露了许多缺陷与不足,比如有些教师以宣读PPT作为主要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PPT中找不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另外,传统的面对面教学,虽然比较直观,但学生不能重复学习老师强调的重要知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如何有效利用长江雨课堂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探索。通过改进教学方法,课前线上预习,课堂上让学生讲解预习内容与在黑板上板演引入新课,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通过考核方法的改革,总成绩=期末考核成绩(50%)+过程性考核成绩(50%),过程性考核成绩=课堂参与成绩(30%)+线上学习(预习)成绩(20%)+单元测试成绩(50%),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
作为封建科举时代屡试不第的一介书生,蒲松龄对夜读感触颇深,他得心应手地将夜读生活的酸甜苦辣写入作品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夜读书写。大致说来,他在诗文中多表达夜读之苦;而在小说中多表现夜读之乐,通过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想象性叙事化苦为乐、营造乐境,以获得宽慰性救赎和人生补偿。从《聊斋诗集》和《聊斋文集》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聊斋先生通过夜读书写所传达的现实苦境。从《聊斋志异》这部小说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应用力学是路桥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应用广、影响范围大、学生理解困难等特点。现阶段,如何提高高职路桥类专业学生应用力学水平非常重要。传统的应用力学教学存在诸多不足:学生基础差、学习没有主动性、和专业课的结合不紧密以及前后知识点联系不起来等。基于此,探讨了一种基于BIM技术与三维实景的应用力学教学方法,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点,使学生在应用力学课程的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对杆件受力后的变形
以苏州市体校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探究游泳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方法:使用艾森克个性问卷,对研究对象的气质类型进行测量和分析。回收有效问卷42份。对收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使用卡方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有显著差异,不同项目距离的运动员的气质类型有显著差异。建议:在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游泳主项设置时,运动员的气质类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有效提升武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质量,分析了该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将课程教学过程分解为教师课前设计、学生课前学习、课堂研讨式教学和课后交流答疑四个模块,构建了基于MOOC资源的研讨式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新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环境,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激发创新与批判思维,促进由浅层学习向深度学习过渡,课程教学效果及教师教学技巧显著提升。
<正>蒲松龄是我国清代著名文学家,其志怪小说《聊斋志异》蜚声中外。鲜为人知的是:蒲松龄对赏石文化也有很深的研究,对发扬传统赏石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蒲松龄执馆于淄川毕际友家达三十余载。在此期间,他撰写颂石诗文多达数十篇。毕家门庭豪华,甲第宏丽,庭院布局别致,除万卷藏书楼外,还有一处怪石林立、松柏杂花为篱、
期刊
类比和联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式。类比通过对两个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把关于其中一个对象的结论推及另一对象。联想则是由某一概念、规律、理论等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规律、理论等。本文介绍了桁架由来的背景、转动惯量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卫星自旋稳定等三个案例,分别涉及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提高材料效率的思路、张量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形式,以及自然界现象中隐藏着最大轴自旋稳定的原理。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