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脉冲电泳原位修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H376854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尚未谐调的现实状况下,我国农业土壤的重金属土壤污染日益加剧。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累积性、滞后性、隐蔽性,因此,土壤重金属污染一般极难恢复或治理。由于污染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是最容易通过农作物的吸收而直接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因此有效防治农业土壤的重金属污染是我国殛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电动力修复技术电化学原位修复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原位土壤修复技术,是国际环境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前沿课题之一。其修复之基本机理是:水饱和土壤在电场的作用下,水发生电解反应,阴极产生氢气和氢氧根离子,阳极产生氧气和氢离子,阳极产生的氢离子在电场和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向土壤内部迁移和扩散,氢离子在迁移和扩散的过程中,置换和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被溶解后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电场和浓度梯度的作用下,以离子迁移和电渗的方式朝阴极方向定向迁移,从而达到去除土壤污染物的目的。电化学原位技术在较好解决土壤污染治理问题的同时,还可为城市污水厂的污泥和城市垃圾中的重金属的去除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是具有重大实际应用价值和广阔发展前途的一种污染治理新技术。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电动力学修复方法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土壤修复过程中所用直流电源产生的极化现象会导致修复能耗增加和修复效果降低或修复时间延长。因此,寻求一种更先进的土壤电化学原位修复电源及并确立其相应方法,是促使土壤污染电动力学修复方法的高效化的重要方向。本文即以此为研究课题。本文在导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对常规恒流直流电源与单向脉冲电源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化学修复进行对比性研究,旨在通过这种探索研究来审视单向脉冲式电场应用于土壤原位电动力学修复的效果,进而评判该新方法实际应用的可行性。在修复条件被严格控制为完全相同的前提下,通过直流恒流电泳法和单向脉冲电泳法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原位修复的对比性实验,初步证实了单向脉冲电泳修复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研究表明:本文研究条件的范围内,土壤的单向脉冲电泳原位修复与直流恒流原位修复法相比,在相同的修复时间下修复效果(即达到相同电泳移出重金属离子效果)提高了5.0%—28.8%;对应于相同修复效果,修复时间缩短了7.01%—42.3%,显现出能大幅度降低能耗或缩短修复时间的优点。由此可见,本研究所确立的土壤脉冲电泳原位修复方法,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实践案例——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的介绍后,详细论述依托贵州省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开展的各
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制度是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配套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的初步尝试,其理念与现实目标是实现福利公平,解决农村突出的社会问题。但在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了政策需求
为进一步探究水稻土结构与土壤有机氮矿化之间的关系,本文采用我国稻麦轮作区(江苏省宜兴市)的湖白土型水稻土HBS,通过三种不同搅拌强度(不搅拌、搅拌3min和搅拌10min)结合室内有
<正>培养高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重视"写"在整个语文综合能力构架中的支柱作用,指导学生热爱习作,练就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夫,在高考
为研究信息在微博中的传播特征,对新浪微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方法,对构建的微博信息传播网络,进行基于度、路径统计指标的分析,发现该网络具有集群性、小世
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大量治疗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经方,文章通过筛选经方,分析用药频次、药物间的关联性,以探讨治疗津液代谢障碍类疾病的用药规律,为
奥苏泊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启示教学:为避免机械学习,促进有意义学习,课堂教学应遵循一定的教学逻辑。教学逻辑是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引起和维持教学系统从不
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他们是建设祖国的栋梁,是未来的生力军,他们的身心健康成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业务和组织结构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其表现为:从以权力分配为基础的等级关系转为以共同开发为基础的伙伴式合作网络关系,激烈竞争转为谋求共同发展;从
目的:探究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随机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11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分为观察组(56例,应用常规治疗+巴曲酶治疗)、对照组(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