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信仰看近代农民社会心理——以1919—1922年上海农村迎神赛会风潮为个案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f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神赛会是中国民间社会中借娱神行乐的一种集体性活动,集宗教信仰、民俗与娱乐活动于一身。迎神赛会和其它民俗一样,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不断体现出时代色彩。迎神赛会具有一般性特征与一定的社会功能。上海地区历来具有祭祀与迎神赛会的传统,1919-1922年上海农村迎神赛会风潮盛况空前,不仅耗时长、规模大、且参与人数多、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在风潮发展阶段,上海农民积极参与,体现出祈神免灾心理、功利性与实用性心理、休闲娱乐心理、重商与趋利心理等。针对迎神赛会风潮,上海政府反应强烈,连续发布禁令禁止迎神赛会进行。面对禁令以及警察的随行弹压,上海农民却一反常态,对禁令置若罔闻,坚持出赛,从思想、行动上全面抵制禁令,甚至引发浦东吴家厅流血事件,迎神赛会风潮达到最高峰。在风潮高峰阶段,上海农民社会心理体现出从众与服从心理、狂欢精神,同时受到时代抗争潮流的影响。以1919-1922年上海农村迎神赛会风潮为个案,无论是风潮发展阶段,还是风潮高峰阶段,上海农民所体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都有着传统中国乡土社会的物质基础与思想根源,都根源于地缘与血缘为根基的小农生产方式和社群结构,更受到千百年来以礼俗为代表的社会文化规范的制约。中国农民传统社会心理是在几千来历史发展和文化延续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既使是进入近代,传统性依然是农民社会心理的根源所在,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同时,在迎神赛会风潮的不同阶段中,农民社会心理又明显具备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与趋势。因此,近代农民社会心理仍然以传统性为主导,同时具备现代性的某些特征与趋势,具有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交织的双重特征。
其他文献
东周时期,周王室日渐衰微,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实际影响力。诸侯各国争相奋起,力主变革,逐渐成为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为了达到各自或争得霸主地位、或兼并土地人口的目的,诸侯各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历史学家。但他也是北宋历史上一位毁誉相参的政治人物。他在华夷观上主张华夷两安,和平共处的方针,在一定程度上
先秦中山本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所建的诸侯国,其见诸史乘始于公元前506年。百有余年后,“地方五百里”,兵车千乘,成为一个实力仅次于“七雄”的二等强国。然而,由于时代悬隔,先
盖乌斯·梅塞纳斯伴随奥古斯都成长,直到他建立罗马帝国,是奥古斯都最重要的助手之一,他在奥古斯都集团中的主要作用是外交家、顾问和文学赞助人。梅塞纳斯政治生涯中最著名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