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优质籼稻的基因组与分子遗传学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Java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阐明华南籼稻优质、丰产等优良农艺性状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我们对华南籼稻谱系育种过程中处于三个重要节点处的水稻培育品种进行基因组学研究。利用solexa双末端测序法,分别以93-11和日本晴为参考基因组,我们对青六矮1号、特青和黄华占三个水稻品种进行基因组重测序。这三个品种分别具有不同的性状优势:特青丰产;青六矮1号米质优良;黄华占则同时具备了丰产、优质、适应性好等特点,是一个目前被大面积推广种植的优质水稻品种。通过高通量测序,我们针对每个品种分别发现了约3万的1~3个碱基插入或缺失(Indel)以及2千多个结构性变异区,并获得了籼稻全基因组水平的单碱基多态(SNP)标记谱。   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我们发现SNP在基因组中的分布并不符合随机分布,具有明显的偏向性或选择性。结合基因芯片实验,我们发现基因调控和编码区的SNP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紧密偶联。通过对基因区SNP多态的分析,我们发现了824个基因,在二十年左右的遗传育种过程中、在高强度的人工选择压力下表现出高度变异的特点,根据Gene Ontology(Go)进行富集分析(GO enrichment analysis),显示主要有参与防御响应(defense response)、细胞凋亡(apoptosis)、蛋白/ATP/离子结合(protein binding,ATPbinding and iron ion binding)等几类基因在高度变异的基因中显著富集(P<0.01)。对于SNP导致的基因功能丧失(基因提前终止、起始密码子的突变导致无法正常起始、突变导致内含子与外显子无法被正常剪切等)方面的统计,显示在黄华占的培育过程中,有功能的基因数目有增加的趋势。   由于特青和青六矮1号位于育种谱系的上游两个节点处,最终通过谱系育种形成了黄华占,我们试图在三个品种中观察高强度人工选择压下遗传信息的流向。利用基因组水平高密度的SNP数据,搜索遗传信息从特青流向黄华占(Qz)以及青六矮1号流向黄华占(AZ)的SNP模块(区段),这些区段中很可能包含黄华占继承特青丰产以及青六矮1号米质好等优良农艺性状的遗传信息。通过模式识别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我们一共找到了663个AZ区段和597个QZ区段,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再一次推断出这些区段应该受到了某种选择压力。这些区段可能包含了一些重要的代表优良农艺性状的遗传信息,从而在育种品种过程中这些区段从A和Q不断的被选择下来,最终出现在Z的基因组中。   以上工作,为分析华南优质籼稻核心种质的基因组信息,研究常规遗传育种过程中基因型变化的规律奠定了基础,并将指导于未来的分子设计育种。
其他文献
外来入侵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Mart.)Griseb.)对我国的农业、林业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导致入侵生境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降低生物
学位
随着多媒体业务的发展,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格式在网上流行,但是没有一种通用的多媒体格式,同时随着数字电视的普及,运动图象国际标准MPEG-2得到了广泛的普及,MPEG系列多媒体格
作者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加了如下运营支撑项目的研究工作:宏智科技研究院"腾飞计划"NGOSS运营支撑系统原型研究和NGOSS中SLA管理系统原型开发、工
本项研究分为两个研究内容,对哺乳动物猫初级视皮层分别进行了神经元对瞬态特征刺激的时间响应性质和皮层功能组织的研究。   第一部分实验,通过胞外电生理方法研究在连续和
复叶的发育大体分为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在复叶中表达与分生组织属性的基因来维持无限生长的环境。第二,通过表达边界基因来完成对小叶的分隔。   本研究通过图位克隆,克
学位
皮肤表面是人体生理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如何客观、定量地评价人体皮肤当前的状态一直是医学界和化妆品界关注的问题。本课题对皮肤表面参数进行了分析探讨,并建立了集数据管理
目的 研究单纯后路手术方式用于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 将本院2015年12月-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调节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的最要调节因子。自分泌VEGF信号对于维持血管平衡稳定和存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血管生成过程被严格调
学位
仪器网络化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随着Internet的大力发展,远程控制仪器,使得仪器网络化是仪器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通过PC机实现仪器网络化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然而,现阶段大部分
微波功率放大器的线性度和功率效率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该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研究了前馈法对微波功放非线性失真的改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