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鼻对山羊奶膻味的响应及其潜在应用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膻味是影响山羊奶质量的重要因子,而膻味强度的评价大多是通过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感官评定,存在客观性弱、准确性低、重复性差等问题。本研究尝试将电子鼻技术应用于山羊奶膻味强度评定过程。首先,建立多级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测定羊奶中致膻游离脂肪酸(己酸、辛酸、癸酸)的方法。样品经过氯仿-甲醇(2:1,v/v)溶液、碳酸钠碱性溶液(50g/L)多级溶剂萃取浓缩,并经三氟化硼甲醇溶液(14%,w/w)酯化后,用配备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测定。该方法检测的己酸、辛酸、癸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11~163.52mg/L,5.05~161.73mg/L和7.54~241.38mg/L,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98;三种游离脂肪酸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16~0.25mg/L和0.54~0.83mg/L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8.5%、91.9%和103.4%,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8~6.09%。以上结果表明本方法经济、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液态奶产品中这几种游离脂肪酸的检测。然后尝试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评价山羊奶膻味强度的方法。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分析电子鼻响应、感官评价及致膻游离脂肪酸的关系,各模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0。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电子鼻能正确分辨不同膻味强度的山羊奶。分别建立电子鼻评价羊奶膻味强度的Fisher线性判别模型和BP神经网络判别模型,两种模型对验证集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98.2%和100.0%。结果表明,基于电子鼻技术评价山羊奶膻味强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研究了利用电子鼻技术快速区分酸羊奶的发酵菌种。通过电子鼻采集不同酸羊奶挥发成分的响应值,然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Fisher线性判别(FLDA)以及BP神经网络分析进行判别,建立基于电子鼻技术识别酸羊奶发酵菌种的方法。结果表明,FLDA及PCA都能够区分出不同菌种发酵的酸羊奶,FLDA区分效果优于PCA。利用FLDA和BP神经网络分析预测酸羊奶发酵菌种类别的正确率分别为100.0%和98.4%。因此利用电子鼻快速区分酸羊奶的发酵菌种是可行的。
其他文献
我国渔业资源丰富,罗非鱼等淡水鱼年产量巨大,产生了大量的副产物。这些副产物利用形式单一,通常得不到充分利用而被废弃。本研究拟采用罗非鱼主要副产物(鱼头、鱼骨、鱼皮、碎肉
服饰文化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地理环境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重要因素。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海岛省份。根据服饰与环境相感应原理,海南服饰文化的特质,包括适应热带环境、
喜树碱经双氧水氧化、光照重排制得10-羟基喜树碱,继经Mannich反应制得拓扑替康,通入HCl成盐得到盐酸拓扑替康,总收率约30%.
本课题以鳙鱼皮为原料,提取鱼皮胶原蛋白并其进行基本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能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鱼皮酶溶性胶原蛋白(PSC)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PSC在不同条件下体外自组装的动力
采用易得的原料、简单的化学方法和方便的操作,设计了新的合成路线,制备了拓扑替康药物报批中的三种相关杂质。分别由拓扑替康盐酸盐(1)经游离、酯水解开环反应制备得到了拓
基于物联网的钻井远程支持系统是集钻前工程方案优化、实时施工优化到钻后效果评估一体化的专家协同作业平台。基于复杂结构井风险控制和降本增效的需求,以及随钻测量、信息
本文简述国内俄语学界在社会性别语言学研究方面的总体状况,指出同俄罗斯和西方学界的相关研究相比,尚存在的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前言燕窝为雨燕科Apodidae金丝燕属Collocalia的几种燕类分泌出的唾液与其绒羽混合凝结于悬崖峭壁上而筑成的巢窝。4、8、12月间采集。燕窝性平,味甘,有补肺养阴的作用,主治虚
本论文利用功能性核酸分子,借助于三种核酸识别分子(核酸酶、适配体、DNA分子探针)对纳米粒子进行组装,建立了基于纳米自组装的重金属和转基因DNA检测方法,包括磁共振成像、表面增
本文重点研究了复合凝聚法和喷雾干燥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条件,系统分析了不同壁材和工艺参数对鱼油微胶囊表面油含量、包埋率、粒径大小、POV值等的影响;考察了添加单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