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代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即在市场经济刚确立时,人们更看重经济规律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而较少注重法律、伦理等因素的作用;而一旦市场经济日趋成熟和完善,非经济因素,诸如人的智力、伦理等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就日益凸现;有关经济伦理学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点,大量的研究成果为经济法的发展奠定了伦理基础。 伦理学是一门古老的人文科学,然而伦理学的知识特性并不因某一阶段道德特性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学非但不以其所观照的经济生活发生危机而陷入知识或理论的困境,反而会因祸得福,强化人们对伦理学固有的特性的追逐。古今中外的伦理学史发展证明,理论与实践或知识与实践之间所呈现的是一种异向对照或互相交映的关系。换言之,常常是道德生活本身愈显危机或困境之时,而以道德为研究对象的伦理学反而愈具有理论透视力和解释力,这恰恰是伦理学作为一门特殊的价值科学的理想预设性和价值后设力量的反映。伦理学的理性预设性,主要表现为对超现实的价值评价标准的设定;价值后设力量主要表现为对道德生活现实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批判力量。 如果伦理学的知识状况与人类的道德生活状况全然割裂开来,那么,不仅是伦理学的知识来源无法获得解释,而且伦理学本身的存在理由也将成为疑问。伦理学的知识状况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它所反映的道德生活状况以及它借以对道德生活现实作出理论反应的思想方式或方法。 因此,我们可以在具体展开理论分析和论证之前断言,建立在单纯的现代知识系统认识基础上的伦理学存在着这样的困局,即现代性伦理知识或思想的资源短缺,造成了道德上的困惑或疑难。由此可以获知的是,单纯的现代性伦理学理论谋划既误读了现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也误解了伦理学知识本身的学术志向和文化功能。 与之相应的是,尽管斯密创设了古典经济学,使经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为经济学提供了经济学——哲学的研究传统,但是西方经济学自李嘉图开始(特别是经边际革命开始),就存在着经济学与哲学的分离的研究路向。一些经济学家更重视伦理学问题,而另一些经济学家则更重视工程学问题。二者之间,正是由于工程学方法的广泛应用,使经济学可以对很多现实问题提供较好的理解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