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多角度分析及教学设想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yu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汉语中,“谁知道”主要有三种语义类型,即疑问代词+动词的“谁知道1”;作为一个词使用的“谁知道2”;表示话语标记的“谁知道3”。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留学生使用“谁知道”时并不地道,而语法书对“谁知道”的如何使用解释并不全面,对外汉语教材中也没有对“谁知道”这一语法结构的详尽讲解。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研究现状来展开讨论的。本文在分析北京大学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语料库大量语料的前提下,对“谁知道”进行多角度研究。本文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入手,运用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结合语法分析的三个平面对“谁知道”各语义进行详尽讨论,最后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授“谁知道”的设想。第一章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意义、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以及语料来源。第二章从历时角度分析“谁知道”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归纳其演变路径,并从语言内部和外部方面指出促使该语法结构历时演变的动因。第三章则是从共时平面出发,探讨了“谁知道”的三种语义分布情况及其语义特征的类型,重点从句法层面对三种语义类型进行区分。第四章主要通过对语料库中“谁知道2”的语句分析,指出“谁知道2”的语句特点,并通过其语句特点指出它的语义和语用功能。第五章主要分析了话语标记“谁知道3”的句法特征。并综合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对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的归纳,总结“谁知道3”的语用功能为语篇连贯功能和交际认知功能。第六章中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归纳学生在习得“谁知道”时出现的情况,具体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学设想。最后是结语,对论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其他文献
<正>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步伐加快,老年性痴呆即阿尔茨海默症(Aizheimer’s disease,AD)发病率迅速攀升。由于老年期痴呆伴发的病理变化难以逆转、中晚期AD治疗效果不佳、相关
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即将到来,我国涂料工业如何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足和发展?今后将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发展趋势有哪些特点?作者从10个方面作了阐述。
目的:建立以染料比色法测定硫酸卡那霉素滴眼液中主药含量的方法。方法:依据卡那霉素与溴甲酚绿在pH值为6.0时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反应生成离子对化合物的光谱特征,于432nm波长
服饰色彩是影视服饰造型中最活跃的因素,可以视为影视服饰的灵魂所在,准确的服饰色彩的运用能够给予观众恰当的心理暗示和强烈的视觉吸引。本文以《后宫甄嬛传》中人物服饰色
汉语学习需求量在全球范围内急剧增长,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者尝试着运用各种手段来参与教学,一边努力实践,总结经验,一边学习和吸取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拓宽新
脑阁是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地区独特的民间社火艺术,本文通过对脑阁的考察与研究,进一步解读当下这一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汉语惯用语是一种很特殊的熟语,其形式简洁,语言生动,通俗易懂。大多数惯用语是表比喻的,而字面义与其真正的比喻义大不相同。因此,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惯用语时常常遇到困难。
本文着重对《邵氏闻见录》词汇的基本面貌、基本特点及基本价值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描写《邵氏闻见录》单复音节词的基本面貌,通过对《邵氏闻见录》的所有
对体育游戏运用的几点思考李岩体育游戏是一种群众性的体育活动方式,是全民健身运动和社区体育的优选载体,也是专业体育运动的的辅助手段,并在体育教学的主体内容中占有一席之地
“沿(着)”和“顺(着)”是典型的经由介词,本文选取这组介词作为研究对象,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关于介词研究的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运用三个平面理论,探讨它们在共时平面上句法、语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