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下垫面对中小尺度环流影响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y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陆面非均匀性对局地中小尺度环流和对流风暴系统具有重要影响,下垫面状况的不同导致地气间的热量通量、水汽通量和动量通量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局地环流,局地环流对中尺度对流系统有触发、加强和组织作用。环境大气在局地环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有强烈的调控作用,影响着局地环流的发生、发展和强度变化。非均匀下垫面在一定大气背景条件下,形成的局地热力、动力差异,对由大尺度强迫形成的中尺度系统有调节作用。准确认识这些过程对提高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预报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一个完全可压缩、非静力的中尺度模式(ARPS)及其耦合的陆面过程模式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模拟研究和机理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有: (1)作为对模式系统的检验,我们模拟了土壤湿度的变化对海陆风环流系统的影响,当陆地上土壤含水量是饱和含水量50%时,模拟的海风环流的最大水平风速达到6m/s,最大上升运动1m/s,海风环流的厚度约800m,这些特征和已有的观测及模拟研究结果类似。海风环流的强度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土壤含水量高海风环流弱,向内陆伸展的范围也小。模拟结果还表明,白天海风控制的地区TKE很小,湍流活动微弱,海风锋前的陆地上有较大的TKE,因此湍流活动强,到海风锋区所在的位置是湍流动能水平梯度最大的地区。 (2)利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对陆地上水体激发的局地环流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水陆温差固定、背景风速为零的条件下,水平尺度小的水体激发的局地环流弱,水平尺度大的水体激发的局地环流强,当水体水平尺度超过40km后,在我们所给的条件下,水体激发的局地环流强度变化的幅度趋缓。如果把局地环流中上升运动超过10cm/s,上升运动的高度达到1000m,作为启动湿对流的条件,则2km宽的水体所激发的局地环流,在适宜的大气条件下就能启动湿对流。 背景风场对局地环流有比较复杂的影响,如果用局地环流上升运动的大小,表示局地环流的强度,则在背风侧,背景风场的作用下总是使局地环流比无背景风时减弱。在迎风侧,背景风场对局地环流的作用与其大小有关,随着背景风速的增大,局地环流的强度也相应地增大,但是,当背景风速超过某一临界值Vsc时,其反过来抑制局地环流,使得局地环流减弱或不发展。在我们的试验中,当水陆温差为4℃时,背景风速为1~2m/s时,局地环流的强度最强;当水陆温差为10℃时,背景风速3~4m/s局地环流最强;当水陆温差为15℃时,背景风速4~6m/s局地环流最强。所以说,水陆温差越大,Vsc越大。 (3)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分析了下垫面过程对强风暴系统的可能影响,从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下垫面过程的影响,风暴的结构和移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在我们所做的敏感性试验中,由于下垫面对低层大气的感热加热,使得冷丘边缘的水平温度梯度变大,进而加大了冷丘和环境大气之间的水平气压梯度,导致冷丘前缘阵风锋加强,水平辐合增加,上升运动增强。增强了的边界层上升运动,不断地启动新的对流,对流导致降水的加强,降水的拖曳和蒸发作用反过来加强了地面冷丘,这样又使得冷丘边缘的温度梯度和水平辐合得以维持,对流也得以维持。从我们的分析中还可以看到,由于冷丘前缘水平温度梯度增加,导致大气低层水平辐合和垂直运动的增加,其作用主要是使得边界层内垂直运动的强度达到了启动对流的临界值,而对单个对流本身的强度没有很大的影响。 这些分析说明下垫面非绝热加热过程有可能对强风暴类的天气系统产生影响,它主要通过改变冷丘边缘阵风锋的强度,增强低层辐合,从而促发对流的形成这一过程来实现。在我国西北部的干旱地区、美国西部和非洲的沙漠地区,经常出现由强对流活动引起的特强沙尘暴(又称黑风暴),他们所处的下垫面条件和本章敏感性试验中给出的比较相似,在那里由于土壤比较干燥,下垫面对大气的感热加热比较明显,当对流风暴系统形成和移动到这类地区时,其强度就有增强的可能。另外,在江苏苏北北部地区强风暴发生频率较高,也可能和下垫面性质有关。 (4)利用半地转动量近似分析研究了湍流交换系数的水平不均匀引起的边界层顶垂直速度的变化。对气旋性流场而言,湍流交换系数的水平变化可以加强或减弱边界层顶的上升运动,它取决于气压场的梯度方向以及边界层顶的流场方向和K的梯度方向的夹角是否大于90°,当它们的夹角小于90°时,边界层顶的垂直运动得到加强,大于90°时,边界层顶的垂直运动减弱。计算分析表明:(1)湍流交换系数的非均匀导致边界层顶Ekman抽吸的改变主要受气压场的影响,边界层顶风场的影响较弱。(2)在地转风速为7m/s,K的水平梯度为10m2·s-1/1000km时,气旋性环流中边界层顶Ekman抽吸约改变17%左右。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海上大风,是海上灾害性天气的一种.其中,偏北寒潮大风在渤海地区往往造成严重的海难事件.对此类天气的以往研究多侧重于天气学、统计学方法,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方法还未被充
2016年10月3日,青岛宝龙广场在金秋时节迎来建国67周年国庆的同时,迎来了天津铸源·尚远系统《健康中国行》青岛站启动仪式。在青岛宝龙广场天津铸源青岛形象店,记者有幸现场
闪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大气放电现象,同时也是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闪电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不同放电类型识别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对雷电预警与防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闪电快电场
该文从气象卫星探测的基本原理出发,分析了雷暴云在多通道卫星云图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利用多通道数字化卫星云图识别雷暴云的方法,并对其中心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图形
199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的50周年。这是非常值得纪念的50年。有的同志问,在这50年中,作为执政党有些什么主要的政绩?对我们的国家产生哪些重大的
利用NCEP/NCAR1958~1998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全球水汽输送时空分布的气候特征和全球水分平衡.分析了东亚季风区水汽输送的季节变化,并着重研究了丰季东亚季风区的水汽输送特征
该文通过实际资料的计算比较了质量流函数的两种计算方案,验证了简化方法同样适用于平均经圈环流的气候及其异常的分析需要.然后用简化方法分析了气候平均经圈环流的季节变化
该文研究了耦合海气环流模式中的Double ITCZ现象,这种现象的过程是从最初正常的ITCZ到耦合达到平稀后出现的两支ITCZ.该文采用的耦合海气环流模式是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发
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泽东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这个声音震动了全世界,它标志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成立的50年,是中国历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