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服务经济推动下,高铁出行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人们在享受着高铁运输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高铁的服务体验。高铁服务分为高铁客运站服务和列车服务两部分,乘客享受的高铁服务次序是高铁客运站(出发地)服务、列车服务、高铁客运站(到达地)服务,作为高铁服务起点和终点的高铁客运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高铁客运站存在服务质量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建立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服务经济推动下,高铁出行逐步走进大众生活。人们在享受着高铁运输诸多便利的同时,也更加注重高铁的服务体验。高铁服务分为高铁客运站服务和列车服务两部分,乘客享受的高铁服务次序是高铁客运站(出发地)服务、列车服务、高铁客运站(到达地)服务,作为高铁服务起点和终点的高铁客运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高铁客运站存在服务质量问题,不能完全满足乘客的多样化需求,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因此,建立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对高铁客运站进行服务质量测评,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高铁客运站优质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服务质量评价有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高铁客运站服务流程,借鉴SERVQUAL(Service Quality)评价量表,依据铁路行业国家标准,找出影响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初步构建了包含8个评价维度、49个评价指标在内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乘客对指标筛选和专家对指标优化,最终确定了包含7个评价维度、36个评价指标在内的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基于乘客感知,采取专家赋权占比30%和乘客赋权占比70%的组合方式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以济南西站为例,使用构建的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开展了服务质量测评,采用SERVPERF(Service Performance)评价思想,将乘客感知满意度作为服务绩效。采用李克特五维度评价量表进行测评,将乘客感知满意度量化处理,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出济南西站服务质量综合评分为4.22,评价结果为比较满意。基于天津南站、天津西站、济南西站、济南东站、南京南站和西安北站实地调研,搜集乘客对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的反馈意见,同时结合济南西站实际测评结果,分析出当前高铁客运站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结合高铁客运站实际情况,针对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从安全保障、设施配置、人文关怀和外延服务四方面提出细致化的服务质量改进策略,以此不断提升高铁客运站服务水平,促进高铁客运站服务质量优质化。
其他文献
使用YG367型全自动长丝热应力测试仪测试了3种不同规格的涤纶预取向丝( POY)的动态热应力,研究了预张力、热箱内温度、拉伸比和收丝速度对涤纶POY动态热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涤纶POY的动态热应力测试值随着拉伸比、收纱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受预张力(0. 03~0. 07 cN/dtex)和热箱内温度(165 ℃以上)的影响很小;单位线密度动态热应力测试值随拉伸比增加而增大、随单根纤维线密度减小而增大;预张力和收纱速度(小于250 m/min)对单位线密度动态热应力测试结果的影响很小;拉伸比和拉伸
陶瓷纤维作为新型的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纤维,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隔热材料.介绍了氧化铝纤维、莫来石纤维、氮化硅纤维、氮化硼纤维、碳化硅纤维、硼化锆纤维等陶瓷纤维的理化性能与制备方法,并详细综述了国内外陶瓷纤维的研究现状、技术难点.氧化铝纤维、莫来石纤维主要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但烧结过程中,晶粒尺寸、晶相转变温度和时间的控制是难点.氮化硅纤维主要采用聚碳硅烷氮化法制备,但制备的纤维炭含量偏高,影响透波性,优化先驱体、改进生产工艺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有机先驱体法制备氮化硼纤维工艺条件苛刻、难控制,且对环境造成污染
结合400 kt/a聚酯装置实际生产情况,分析了聚酯装置终缩聚真空系统出现堵塞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结果表明:终缩聚真空系统堵塞主要原因为气相管线堵塞和大气腿堵塞,低聚物吸附在气相管线管壁上会造成气相管线堵塞,酯化率过低、真空度过高和终缩聚反应器内的温度过高会造成大气腿堵塞;通过采取优化聚酯工艺平台和定期使用回用乙二醇热冲洗、氮气反吹、捅残渣、刮刀正反转等手段,终缩聚真空系统堵塞风险减少,保证了真空系统的稳定运行.
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地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经济水平及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的同时,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导致农村地区商品能耗不断提升。相比于城市居住建筑,农村地区节能工作起步较晚,建筑多为农户自筹自建,普遍存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差、规划布局不合理、室内热环境差等问题。随着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进行,农村地区建筑节能再次得到了关注。河南、山东等地陆续出台了针对既有农宅的节能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住房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长期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39.40%,在我国,自建房被视为实现乡镇人口“自置居所”的最主要途径。然而,数量如此庞大的住宅体系却鲜有专业的设计和充分的学术研究,许多自建住房的质量与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有些房屋甚至已有百年的历史而未进行过必要的加固和翻新,这样当遇到暴雨、地震或其他地质灾害时许多住房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倒塌。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