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尔哈特的公民价值观变迁理论研究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aa3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Ronald F. Inglehart),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家,政治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提出了著名的价值观变迁理论。英格尔哈特在《寂静的革命》一书中指出,从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工业社会中公民的价值观正在从物质主义价值观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变。为了论证这一观点,英格尔哈特发起并主持了“世界价值观调查”研究。通过跨文化的历时性调查,得出了大量的数据来不断论证和修正自己的理论。本文从产生公民价值观变迁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公民价值观变迁的模式以及变迁所带来的政治后果三方面来阐述英格尔哈特的公民价值观变迁理论。英格尔哈特的的公民价值观研究是从“体系——个人——体系”的模式来分析:社会层次的变化,导致了个体层次价值观的变化;而个体价值观的变化又促使社会层次的变化。英格尔哈特认为,战后的西方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外部环境相对和平,生存已不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更高层次的需求的追求开始产生,这促使西方发达社会中的战后新生代群体的价值观从物质主义转向了后物质主义。持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人们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强调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强凋个人政治权利的保障和实现,因而他们寻求以更平等、更多样的方式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去。个人价值观的变化对国家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精英主导的传统政治参与方式已不再为公众所接受,越来越多的非传统的精英挑战的政治参与开始出现;政治议题不再是以经济利益和物质财富的分配为主,而更多的关注于以个人生活为基础的议题;权威不再是人们尊重的对象,层级体系的国家结构也逐渐失去了人们对其的信心,政党模式也变得复杂和多维。英格尔哈特指出,“人们的价值取向的改变将是长远政治变迁的潜在推动力”。同时,英格尔哈特将经济的发展,自我表现价值观的出现,以及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纳入到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来。他指出,人类解放正是民主的中心主题,自我表现价值观的出现使现代化转向人类发展的进程,转向一个更加人性化的社会。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外语学习的需求分析模式,回顾和反思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目标描述变化的历史沿革,梳理了大纲的语言目标、社会及个人
长期以来,民汉双语教育领域内,学生的课目知识学习与语言学习还未找到一条完美的融合之路,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方面,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等方法 ,对秦皇岛市成年人体育消费的现状进行了综合性研究 ,结果表明 :体育消费受多因素的影响 ,经济条件不是制约大众体育消费的最主
作为新兴的商务交往模式,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预示着营销未来的走势。利用互联网。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自己的信息更准确快捷的送达到受众手中,获得了更佳的宣传效果及更高的销售业
农用硫酸链霉素于1991年华北制药集团爱诺有限公司、四川长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新都农药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704工厂、重庆永川农药厂4家企业首次正式登记72%可溶性粉剂,防治
新加坡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杀虫剂只能对付家里的蟑螂,而对于在公共场所出没的蟑螂,成效不大。新加坡最常见的蟑螂品种分别为美洲蟑螂和德国蟑螂.前者在住家较为普遍,体积较大,寿命较
2018年世界经济喜忧参半,不确定性风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需全面审慎研判。国内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重要"信号"为研究部署经济工作
<正>跨民族友谊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交能力发展,改善民族态度民族社会化是使个体成为所属民族成员的过程,对一个民族的发展和文化传承非常重要。它是民族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心理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