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视域下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研究——以《白鹿原》、《旧址》、《白银谷》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s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在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鲜明的特征和独特的价值。这一时期的作品,不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而且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它的兴起和发展,首先是因为家族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本身蕴含有厚重的文学和社会历史价值,足以承载已内化为特定民族思维模式的家国梦。其次,1990年代以来的家族小说创作,还与现代性有着深刻的关联。现代性的加速推进和国人对现代性的探索,驱动着中国作家从家族兴衰的维度切入,去探究国家民族的现代性进程以及这一进程中人的现代性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1990年代以来家族小说,也由此铸就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审美品格。  本论文拟从现代性的角度,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创作进行总体的观照和把握,旨在解读这一重要文类创作所包蕴的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内涵,阐释其思想艺术价值及其发展规律。  全文分为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语三大部分。  绪论:对现代性概念内涵及其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的现代性坐标,以及研究总体状况、选题价值、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进行归纳和梳理。  第一章:从外在的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出发,追溯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审视1990年代面临的特定背景;二是对中外小说的发展作全面系统的梳理;三是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的创作情况作一个概括。  第二章:主要探讨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家族叙事的三个重大主题:“家族文化主题”主要揭示家族制度在历史长河中从鼎盛走向崩塌的必然进程;“商业文化主题”着重展现民族商业在历史中的尴尬处境及其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革命文化主题”主要呈现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的路线及其对于革命的历史反思。  第三章:重点探讨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最具代表性的三类形象——封建家长、家族长子、家庭女性在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家族本位的逐步瓦解,在时代巨变的洪流面前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所作出的时代选择,以及各自不同的命运。  第四章:从悲剧、史诗和传奇三方面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家族小说进行艺术阐释:“悲剧”模式主要体现为人性的悖反与矛盾、道德与欲望的冲突以及个体与历史的宿命;“史诗”模式从个体角度切入,体现家族小说历史与个人融合的双重视角;而“传奇”模式则书写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藉以增加作品的神秘色彩。  结语:在绪论、正文论述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对中国家族小说创作指出了亟需注意的问题。
其他文献
据中汽协统计,1-6月全国累计销售汽车154.3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0名,三大车型中,轿车销售达47万辆,增长幅度最大,达到36名;其次是货车,增长32%;客车销售同比增长了19%。 据“
期刊
6月16日下午,在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后,新产生的中共浙江省第十二届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赵洪祝同志主持。会上,全体委员以无记名投票方
2010年,中国企业曾刮起过赴美上市潮,曾创造了一周之内有7家公司在美上市的纪录。  但是上市并没有让这些企业都走上康庄大道,相反迎接他们的是浑水机构的盯梢和猎杀,几个月之后,一片狼藉。  在被猎杀者痛不欲生的对面,以“浑水机构”为代表的空方,却在检视血泊之中的战利品。这就是华尔街的游戏,没有眼泪,只有鲜血。  猎杀,只是一种资本游戏,没有人会质疑“浑水机构”的政治立场、道德水平,更没人纠缠“浑水
述补结构是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的一个难点。本文在梳理以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针对初级汉语
宋是承唐以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期。与唐的强大不同,外患与宋代历史相始终。尽管疆域渐趋缩小,但有宋一朝,农业、经济、文化、科技高度发达,并由此催生出理性、内敛的
各通过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苏南地区2008-2010稻麦轮作体系下,以菜粕堆肥、猪粪堆肥和中药渣堆肥为原料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化肥对水稻和小麦生育期功能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对CuNiCoCrBeZr合金进行了一系列的热处理强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经940℃×1.5 h固溶+30%冷变形+490℃×3 h时效处理后,其硬度为253 HB,导电率为57.76%IACS,室温下抗
在现代物理教学中多媒体起到了一定的补充作用。多媒体通过图、声变抽象为具体有利于更好地表达教学内容,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替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在上海市社区广泛展示这支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光辉形象,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在认真听取 In commemoration of the 80th 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