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耕还林(草)工程是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系统工程,但工程的实施又会对退耕区的经济及退耕农牧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中段风蚀沙化区,是生态最为脆弱和最贫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情况以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生态效益与社会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从退耕前后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植被变化方面对生态效益进行分析;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对退耕区社会、经济进行调研和分析,以便对退耕还林工程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和管理建议。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改变,森林覆盖率从2000年的7.8%增加到了2008年的17%。全面实行围栏封育使围栏内退化草地得到恢复。围栏内的草地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围栏外;围栏内植物的组成与围栏外的明显不同,围栏内优良禾本科和豆科牧草增加,一些有毒有害的植物在草群中有所降低。 (2)随着退耕还林工程项目的实施,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使得耕地大面积减少,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耕种模式。通过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农田基本设施的建设使粮食产量和地方财政收入均得到提高。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深入,其经济效益越来越显著。 (3)随着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将大批劳动力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为农牧民拓展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农牧民生产生活稳步提高,社会效益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