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科学问题。关于草地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的研究大多数是通过田间模拟实验进行的,而针对天然草地的长期观测研究较为少见。以松嫩平原上通榆县境内的两块围封(禁止放牧)年限不同的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从2007-2010年连续4年调查草地群落的数量特征,分析了植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相关性、不同植物种与功能群对群落生产力的贡献大小以及气候条件对植物多样性—生产力关系的影响,目的在于阐明松嫩平原退化草地恢复演替进程中的植物多样性—生产力的关系,揭示恢复过程中不同物种及功能群间的消长规律,并为草地恢复实践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显著,生物多样性指数随围封年限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与生产力呈单峰曲线关系。(2)优势物种(猪毛蒿、猪毛菜、羊草和虎尾草)对总生产力起主要贡献,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演替到猪毛蒿+羊草为主的群落类型。(3)一、二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根茎禾草是群落中的两个重要功能群,二者在生物量年际变化上具有补偿作用,使群落稳定性增加。(4)干旱条件下,通过不同植物功能群类型对于环境敏感度的差异及功能群间的补偿作用所形成的响应,使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