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城市化是我国改善城乡关系,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截止2013年末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53.73%,但是关于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是滞后、超前还是合理,研究学者分歧较大,对于未来我国人口城市化能够到达什么样的水平也缺乏深入研究。 本文旨在厘清人口城市化动力机理的基础上回答以下三个问题:第一,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那么合理水平应当是多少,即对于当前人口城市化均衡水平的考察;第二,现有条件下未来我国人口城市化能够达到的最高水平是多少,即对于人口城市化饱和水平考察;第三,未来我国各期人口城市化水平将会达到多大,何时能够到达饱和水平,即对于未来人口城市化水平的考察。围绕以上问题,本文展开的主要工作和得到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首先提出了社会劳动分工是人口城市化的内在动因,产业划分其外在表现形式;其次以社会劳动分工形成的产业划分为链条分析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驱动人口城市化的逻辑关系;最后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对三次产业驱动人口城市化的动力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对人口城市化具有短期的推动作用,且从长期来看具有负面效应;工业是推动人口城市化的第一力量和核心力量;服务业在初期对人口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不显著,但将成为推动人口城市化的后续力量。 第二,从三次产业角度出发构建了估算人口城市化均衡水平的两部门模型(农业部门、非农业部门),并对两部门均衡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基于该模型对我国2013年末人口城市化均衡水平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假设在人口城市化均衡水平点上,将农业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至非农产业下估算出了我国人口城市化饱和水平。结果表明,2013年末我国人口城市化均衡水平应为56.07%,这比实际的人口城市化水平53.73%高出了2.34个百分点,表明目前人口城市化水平存在小幅度的滞后;当前经济社会系统下我国人口城市化饱和水平约为78.59%,说明我国人口城市化的潜力还非常大。 第三,在对人口城市化水平规律分析的基础之上,构建了Logistic曲线的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模型,对我国2014-2050年间的人口城市化水平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城市化将继续延续目前快速发展的趋势,但是其增长速度将趋缓,这符合人口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在这一过程中不应当过度注重人口城市化统计指标的增长速度,而应当在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下,重点改善我国当前尖锐的城乡关系;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预计将于2038年左右达到最高水平78.59%,此后进入饱和调整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