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并购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介绍了自上世纪初至今的五次收购浪潮内容、特点和成因.1897至1904年的第一次收购浪潮中,横向特征表现突出.由于 Sherman反托拉斯法明令禁止企业间合谋取得垄断地位,依靠收购实现内部交易的行为应运而生,产生了行业内的超级企业,垄断能力空前,是工业生产领域的一次大清理.1910至1930年的第二次收购浪潮中,无数的公用设施部门合并,行业"老二"崛起.Clayton反托拉斯法规定不得借收购对方公司的股票而减少竞争,但对购买资产的行为留下缺口.专职司管收购监督的职能啊门联邦贸易委员会成立,在其严格审查下收购向垂直方向转化,意在生产和市场的规模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的第三次兼并浪潮主要表现为不同类型的公司合并组成集团公司,公司产品多样化,敌意收购出现,后期受到Williams法案的条件限制.1981至1989年第四次浪潮中,公司重组大规模展开,通过缩小企业规模、退出原行业进入新领域、开展资本权益互换、与别的公司合并等多种形式提高了运营效率.垃圾债券、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出现并在短时期内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第五次收购浪潮从1992年至今方兴未艾,跨国并购无所不在,战略杠杆收购盛行,并购规模达世纪高峰.第二部分量化分析上世纪90年代的收购现象.巨型收购数量空前,反映出当时的强劲经济势头,收购溢价比例较高,但预期回报率通常未能实现.使用现金作为支付方式在后期比例升高,股票交换的比例降低.第三部分介绍了最新的收购理论,包括收购类型、企业扩张和收缩的动机、所有权变更策略、收购战略操作步骤及如何处理公司文化冲突等.第四部分探讨了并购的发展前景.文章认为,金融产业和电信产业的收购活跃,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内容;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联姻将形成一个前所未有的服务消费市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政府监管机构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维持市场的竞争力又不挫伤企业顺应产业需要开展重组兼并的兴趣.
其他文献
自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权激励在我国广泛的生根发芽,其中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一种最广泛运用的模式备受推崇。随着有关法律如《公司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试
产品质量与国民经济的素质和企业效益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各国都高度关注产品质量。但是中国近几年来不断爆发一系列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这些产品质量问题在国内外均引起强烈反
从理论上来说,宏观经济因素会对股市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根据股利贴现模型(DDM),任何影响股票贴现率及预期股利收入的因素都会对该股票的定价产生重要的影响,而现实经济中的宏观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低,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已发展成为一国(地区)优化其贸易结构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作为西部科技与经济重点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