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晶金刚石对磨陶瓷材料摩擦表界面结构演化机理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25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擦与磨损在一切带有运动部件的机械系统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它们常常是造成能量损失、机械故障和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降低宏观机械运动界面间的摩擦磨损对能源节约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减少摩擦的不利影响,人们试图通过使用不同的固体或液体润滑剂来改善摩擦表界面的配合状态,摩擦表界面的调控对整个摩擦学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系统地认识摩擦表界面结构演化对从本质上揭示材料摩擦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聚晶金刚石(PCD)拥有微米级多晶的结构特性进行研究,PCD在摩擦的过程中,微米级金刚石颗粒的解理伴随着金刚石颗粒的剥落,并逐渐演变成纳米金刚石以及纳米层状堆垛结构,为纳米尺度下实现非公度接触状态提供了多微凸体的优势,是设计实现超低/超滑摩擦界面的理想材料。本文通过系统探究聚晶金刚石对磨陶瓷材料摩擦表界面的结构演化机制,分析了金刚石颗粒向纳米金刚石、纳米层状洋葱碳以及石墨烯纳米片层的演变,揭示了界面材料的结构演化对聚晶金刚石摩擦学性能的影响。从本质上认识了聚晶金刚石与陶瓷材料界面间纳米层状材料以及纳米颗粒在界面的形成对实现界面局部非公度接触的作用,对实现稳定的宏观超滑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宏观尺度超滑的实现具有挑战性,界面结构演化的揭示对设计实现宏观尺度稳定超滑提供了思路,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总结如下:(1)聚晶金刚石的减摩耐磨设计对其宏观应用的重要意义,聚晶金刚石与不同配副材料对磨时,由于摩擦不同的界面配合状态以及碳原子重杂化过程,导致不同的摩擦学行为。(2)揭示了界面胶体层的形成机制、胶体层内部纳米金刚石的演变过程、多层石墨烯纳米片以及纳米洋葱状富勒烯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结构重组机制。(3)揭示了金刚石颗粒的剥落、微米级金刚石向纳米金刚石的演变;揭示了金刚石相变导致其表面无序化的sp~2-C层的形成,无序化sp~2-C团簇逐渐向有序层状结构的演变、多层石墨烯纳米片的形成、以及纳米洋葱状富勒烯的形成,这些结构演变伴随碳基摩擦膜的形成;建立了碳基摩擦膜的形成与超低/超滑摩擦学行为之间的联系。
其他文献
利用Silwick、Galwick、二甲基硅油和超纯水等4种液体研究了泡点法测定水刺非织造布、针刺非织造布、纺粘非织造布、机织过滤布和中速滤纸等5种产业用过滤材料孔径时润湿剂的
语文是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就是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进一步学会用汉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和思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必备条件。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提高学生运用高阶思维思考和解决问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一种在工程测量验收中被广泛应用的测量技术。与传统的工程测量方法相比较,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够在任何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对被测对象进行准确的测量,从而在
<正>由对数函数的图象,不难得到对数的如下一个重要性质:结论当a、b> 0,a≠1时,有(1) logab> 0 (a-1)(b-1)> 0;(2) logab <0 (a-1)(b-1)<0.证明对于(1),由log_ab> 0=log_
近年来,我国在职业教育改革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并且,随着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为现阶段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其中,技能竞赛作为职业院
<正>1研究目的近代训练适应性理论认为内负荷(Internal Training Load)能够更全面、准确地反映机体在承受外部负荷时生理、心理等各方面产生的总的应答,是最终决定训练效果的
会议
反语,多是正话反说。比如杜甫的《奉陪郑附马韦曲二首》之一:“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绿尊虽尽日,白发好禁春。石角钩衣破,藤枝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花无赖”,是指
报纸
学习是推动医院质量文化构建,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医院坚持国内与国外相结合、院部与科室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规培与学历教育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人
为了研究加肋土工膜表面形态对加肋土工膜与土工布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基于分形几何理论,采用立方体覆盖法得到不同加肋形式土工膜的表面分维数D。在原有直剪试验结果的基础